莲花最近整了个大活,上来就给自己动了个大手术,直接割肉二十万。
这操作,直接把一年前花了大价钱支持它的老车主们,干成了车圈最忧伤的物种。不装了,摊牌了,什么76年英国跑车血统,什么百万级豪华定位,在惨淡的销量面前都是压缩毛巾,一沾水就现了原形。
讲真,这事儿不能怪莲花心态崩了,要怪就怪这个世界太颠了。
你必须明白,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商业竞争,而是标准的热带雨林大逃杀。这里没有商业伦理,只有生存本能。不是存量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假装是体面的西餐厅,你切你的牛排,我喝我的红酒。现在是有人直接把煤气罐抱了进来,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现在入场的乐道、接下来要来的蔚来子品牌,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莲花之前是怎么说的?“坚持百万级豪华定位,不参与价格战”。这话说的,正义凛然,掷地有声,好像一个闭关百年的宗门长老,声称绝不使用阴损武功。结果呢?现实的耳光抽过来,发现别人根本不跟你拼内力,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一句“我们那儿的竞争都没这么野蛮”。
所以你看,莲花上半年全球销量2813辆,同比下滑43%。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人家头部新势力一个周末的销量,可能都比你一个月多。在50万到80万这个神仙打架的区间,你的对手是特斯拉Model X,是保时捷Macan EV。
你跟这俩哥们儿打,靠什么?靠你那个能升降的尾翼吗?还是靠那个听起来很高级的电吸门?醒醒,这不是在拍《速度与激情》。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马斯克就算明天宣布特斯拉要靠烧煤驱动,信徒们也会高呼“这是工业的回归,是蒸汽朋克的浪漫”。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保时捷,人家卖的也不是车,是那个盾牌标,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品牌玄学。
莲花有什么?有历史,有传承,有科林·查普曼的亡魂。但在一个连手机都要比谁充电快的时代,你这点东西,不够硬。真的不够硬。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见过太多品牌的起起落落。很多时候,一个品牌的价值,不是由它的技术参数决定的,而是由一种非理性的“品牌光环”决定的。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你把它抠下来,安在一台老头乐上,那台老头乐的身价都能暴涨。这就是玄学。
莲花的问题在于,它以为自己也有这种玄学,以为自己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拥趸为情怀买单。结果市场告诉它,大人,时代变了。你的情怀,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一文不值。
所以它现在“开窍了”,或者说,是被打醒了。降价二十万,本质上是一种投降,是一种“不装了,我就是想活下去”的呐喊。
但这一嗓子,把最先支持它的那批人给干懵了。
你想想那个场景,你一年前花了一百万,买了台莲花,你跟朋友吹牛逼,说这是纯正的英国跑车血统,是驾驶者的灵魂归宿。你甚至觉得自己的品味碾压了那些开BBA的油腻中年。结果一年后,你的灵魂归宿打骨折了,八十万就能拿下。你朋友的微信马上就来了:“哥们儿,听说你那车降价了?二十万呢,够我再买台海豹了。”
就问你心态崩不崩?
这就是品牌玄学被打破的瞬间。以前大家买的是“莲花”,一个符号,一个梦想。现在你告诉大家,这个梦,批发价了。这对品牌的伤害,比销量下滑本身更可怕。这是道心破碎。
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那个麻辣烫都比莲花的品牌定位清晰。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拧巴的现象:莲花一边在公开信里安抚老车主,说我们是为了品牌更好的发展;一边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以前的定价,确实有点虚。这种自我矛盾,简直是典中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喻成修仙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讲个道心稳固,车圈现在是道心破碎,集体入魔。
那么莲花接下来该怎么办?继续降?还是硬撑着?
讲真,我觉得它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发疯,疯到极致。
你别跟我扯什么品牌调性,别跟我说什么用户关怀。在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里,体面是最没用的东西。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把战场变成岩浆。
新款入门价干到了50万区间?不够!完全不够!你得有那种“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好”的自爆精神。直接干到30万区间,用你那个英国跑车的底盘调校,去打那些还在吹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选手。你得让所有想买这个价位电车的人,都不得不看你一眼。
什么品牌形象?什么高端定位?先活下来再说!真当消费者是傻子吗?!活下来,用销量把基本盘稳住,你才有资格谈未来。你死了,你的历史再牛逼,也就是个墓志铭。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根本不存在中间态。
你看,所有的技术名词,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最终都要接受最混乱的现实场景的考验。而所有高大上的品牌定位,最终也都要接受最不讲理的价格战的拷问。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一个豪华品牌能不能活下去,关键也不在于它的历史故事讲得多好,而在于它能不能在对手把价格屠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比对手更狠。
所以,莲花的这次降价,不是结束,甚至不是开始的结束,而只是开始的开始。这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才刚刚拉开序幕。
我们这些看客,就搬好小板凳,看场上这些曾经体面的演员们,如何一个个被逼到墙角,然后亮出自己的底牌。
那一定很精彩。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