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悬停在展台上空,广汽传祺发布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奇瑞则推出“空陆两用” 概念车,红旗品牌也带来了自己的飞行汽车概念。车企布局飞行汽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将行业的竞争带入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今天就来聊聊目前车企在这一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车企布局或推出飞行汽车相关产品。以下为国内主流车企在飞行汽车领域的进展及代表性产品:
一、小鹏汽车(小鹏汇天)
产品与技术:
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由陆行体和飞行体组成,飞行体采用全碳纤维机身和双冗余飞控系统,续航时间3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130km/h,陆行体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其核心优势在于“陆空两用”和低门槛操作(无需飞行驾照)。
商业化进程:
2024年12月启动预售,预售价约200万元,全球订单超3000台;2025年三季度量产工厂竣工,2026年大规模交付。
未来规划:
研发高航速长航程飞行汽车和一体式飞行汽车,计划覆盖城际出行场景。
二、广汽集团
产品与技术:
发布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采用碳纤维材料,续航200公里以上,搭载自研高性能电驱系统(电机扭矩密度较电动车提升200%)。
商业化进程:
计划2025年启动适航认证和生产线布局,2026年开启预订,2029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重点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出行。
三、长安汽车
合作与投入:
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聚焦飞行汽车研发、制造及运营,计划5年内投入超200亿元,10年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探索陆海空立体交通方案。
产品规划:
计划2026年前推出飞行汽车产品,同步开发低空飞行器和陆空两用飞行汽车,目前已完成试飞验证。
四、吉利控股(沃飞长空)
产品与技术:
自主研发五座eVTOL机型AE200,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续航200公里,已获工银金租120架采购订单,并与中信海直等企业合作布局运营服务。
商业化进程:
2025年启动载人试飞,2026年计划在成都试点“空中出租车”服务,2030年前实现商业化运营。
五、奇瑞汽车
产品与技术:
推出“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采用无人驾驶设计和纯电动力,已完成首飞验证。其复合翼构型兼顾垂直起降与高效巡航,适用于低空物流和观光场景。
规划:
持续推进性能测试与适航认证,计划通过技术迭代降低制造成本。
六、其他车企布局
1. 东风汽车:
发布SharingAirland载人飞行器,探索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2. 大众中国:
推出eVTOL原型机V.MO,支持全自动驾驶和200公里飞行里程,但具体进展尚未公布。
3. 比亚迪:
联合大疆推出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探索无人机与飞行汽车技术融合。
技术挑战与行业趋势
技术瓶颈:
电池能量密度(主流电池达360500Wh/kg)、适航认证(需通过500余项试验)、噪音控制(目标低于65分贝)及空域管理是核心挑战。
政策与市场:
中国民航局规划2030年低空经济规模达万亿级,深圳、合肥等城市试点eVTOL载人运营,文旅与物流场景率先爆发。
产业链协同:
车企与航空厂商深度融合(如广汽与航空级材料技术结合),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电池企业加速航空电池研发。
总结
国内车企正通过技术复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70%80%飞行汽车零部件)、政策红利及资本投入,加速飞行汽车从概念到商业化落地。小鹏、广汽、长安等头部企业已明确量产时间表,未来竞争将聚焦适航认证、成本控制及生态构建。飞行汽车或成为继电动车之后,汽车产业的下一个增长极。
欢迎关注,了解科技一线的最新进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