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预算10万元购车几乎无需过多纠结:
选择燃油车是稳妥且直接的决策。
然而当下市场格局已然改变。
随着街道上电动汽车数量持续增长,充电桩网络不断完善,加之政策补贴向新能源领域倾斜——
即便预算有限,电动汽车也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新能源汽车真的能节省使用成本吗?
针对10万元级别的电动汽车与燃油车,若同样使用5年,各项成本该如何计算?
最终结果是否符合大众预期?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01 首先探讨燃油车,梳理5年使用周期内的费用构成
10万元价位的燃油车,常见车型包括大众朗逸、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等。
以日产轩逸为例:
在保险费用方面,综合多位车主分享的实际情况,新车首年保险费用大致在3500元至4200元区间。
取中间值3800元计算,若第二年无出险记录,续保费用约为3200元。
由此估算,5年保险总支出约为16600元。
再来看燃油消耗成本。
尽管部分宣传称轩逸百公里油耗可低至4 - 5升,但大量车主实际反馈显示,其真实油耗约为6 - 7升。
为便于计算,此处按6.5升/百公里计算。
当前92号汽油单价约7.5元/升,以年均行驶1.2万公里计算,5年累计油费支出约29250元。
保养费用同样不容忽视。
若坚持在4S店进行保养,日产轩逸的小保养(主要更换机油、机滤)每次费用约500元;
每行驶2万公里需进行一次大保养,费用约1500元。
参考某车主实际保养记录,5年期间进行13次小保养、2次大保养,累计保养费用达9500元。
至于违章罚款、洗车、停车等费用,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基本相同,在此暂不做对比。
综合以上各项,日产轩逸5年使用总成本约为55350元。
02 接下来分析电动汽车,计算5年使用周期内的费用情况
10万元价位的电动汽车代表性车型有比亚迪秦L DM、秦PLUS EV、海豚等。
以比亚迪秦PLUS EV为例进行成本核算:
在保险费用方面,该车型与日产轩逸相近,首年保费同样在3500元至4200元区间。
按中间值3800元计算,第二年无出险时续保费用约3200元,5年保险总费用约16600元。
电力消耗成本是电动汽车的主要优势。
秦PLUS EV百公里电耗约11度,此处不考虑家用充电桩夜间低谷电价,统一按1元/度计算。
以年均1.2万公里行驶里程计算,每年电费支出1320元,5年累计电费6600元。
保养成本方面,该车型小保养(每12个月或2万公里进行一次)单次费用约400元。
由于电动汽车结构相对简单,无需复杂大保养项目,5年累计保养费用约3000元。
综上,比亚迪秦PLUS EV 5年使用总成本为:16600 + 6600 + 3000 = 26200元。
03 纳入车辆贬值因素,重新评估成本差异
经上述对比,燃油车(以轩逸为例)5年使用成本明显高于电动汽车(以秦PLUS EV为例),差额约3万元。
但购车决策不能仅考虑使用成本,车辆保值率同样关键。
依据某汽车资讯平台数据,日产轩逸5年保值率约为44%。
这意味着10万元购入的新车,5年后残值仅剩4.5万元左右,贬值损失约5.5万元。
算上使用成本,实际总支出约11万元。
电动汽车的保值率评估相对复杂。
参考某汽车交易平台数据,2021款比亚迪秦PLUS EV二手车挂牌价在5.4万至8万元区间;
同期2021款日产轩逸挂牌价则为4万至6.8万元。
这一对比显示出,部分低端电动汽车在保值率方面反而优于同价位燃油车。
综合使用成本与保值率来看,在10万元价格区间,电动汽车确实更具经济性——
5年总成本(含车辆贬值)相较燃油车可节省约3万元甚至更多。
当然,部分消费者会担忧电池寿命问题,质疑“电费虽省但更换电池成本高”。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动力电池耐久性远超预期,正常使用8年也不会出现严重衰减或损坏。
车企推出的8年16万公里质保甚至终身质保政策,便是对电池可靠性的有力证明。
毕竟企业不会贸然承担高额售后风险,若电池存在重大缺陷,不可能给出如此长期的质量承诺。
此外,国内首批电动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为8年,部分车辆行驶里程超过100万公里,电池性能依然保持良好。
由此可见,电池寿命问题无需过度担忧。
总体而言,在10万元价格段,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前轿车销量排行榜前列几乎被电动汽车占据。
但进入20万元价格区间,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部分高端电动汽车保值率表现欠佳,使用过程中节省的费用可能被大幅贬值所抵消。
因此购车决策需结合个人实际需求与使用场景:
若充电设施完备、日常通勤距离适中,选择电动汽车是明智之选;
但若使用环境受限,且所选车型价格较高、市场认可度不足,购车决策则需更为谨慎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