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免费真要取消? 改为5000公里免费额度? 真相让车主吵翻了!
最近,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爆了:“高速免费政策要取消了! ”不少车主急得跳脚:以后节假日回家探亲、自驾游,难不成都得掏腰包? 别慌,真相没那么简单!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场牵动2亿车主的政策风波。
一、政策没取消! 2025年免费日期已明确
先说结论: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仍在执行! 2025年春节(1月28日0时-2月4日24时)、清明节(4月4日0时-4月6日24时)、劳动节(5月1日0时-5月5日24时)、国庆节(10月1日0时-10月8日24时),这四个法定节假日期间,7座及以下小客车(含摩托车)照样免高速费。 下高速的时间卡在免费时段内,就能享受福利,和往年一模一样。
但为啥突然冒出“取消”传言? 问题出在副作用上。 一到免费假期,高速秒变“停车场”。 2019年国庆,全国高速日均车流5786万辆次,京沪、广深等热门路段堵到“弃车步行”的心都有。 有车主吐槽:“免费省了500块,时间成本倒贴2000! ”
二、5000公里免费额度? 这方案吵翻了天
引发争议的核心,是一份网传的替代方案:取消节假日免费,改为每车每年5000公里免费通行额度。 支持派和反对派直接“杠”上了!
支持车主:早该改了!
自由职业者王女士算了一笔账:“我平时错峰出行,节假日从不凑热闹。 新政策让我全年都能免费跑,省心还避堵! ” 数据也佐证:半数家用车年高速里程不足1万公里,5000公里能覆盖90%家庭需求。 更重要的是,公平性提升,节假日加班的、不爱扎堆的群体,终于不用“看着别人薅羊毛”。
反对车主:长途党血亏!
老家在甘肃的刘先生急了:“我国庆往返一趟就3000公里,5000公里额度两次就用完! 以后回家还得倒贴钱? ” 更有人质疑:政策若落地,会不会催生“薅里程黄牛”? 比如短途车主转卖闲置额度。
三、地方试点已开跑,但限制多到“像解数学题”
事实上,地方早已悄悄试水“非节假日免费”,但条件严苛,和网传的“普惠政策”根本不是一回事:
四川广安-重庆高速:仅限周末及节假日,且必须是川X或渝籍车牌的小客车,还得在广安东、协兴等8个指定站点进出。
福建龙岩:仅对闽F牌照货车免费,要求安装ETC、同一收费站进出且间隔超2小时。
河南高速:2025年7月起,货车在呼北高速河南段打8折,沪陕高速跑满400公里打7折,但和小客车无关。
这些试点被网友调侃:“规则多到像考公,普通人根本玩不转! ”
四、官方回应:没定! 但两大难题卡脖子
面对热议,交通运输部火速辟谣:年度免费额度政策仍在研讨,暂无落地时间表。 但官方也坦承两大现实困境:
经济账算不过来: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已超8万亿元,全靠“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运转。 若全面免费,偿债压力直接爆表。
技术门槛高:要实现全国车辆里程精准统计,需升级ETC系统打通跨省数据。 而当前系统连“同车换卡逃费”都难杜绝。
专家更指出深层矛盾:节假日免费本为刺激旅游消费,若改成年额,就变成纯福利,失去政策引导作用。
五、车主吵什么? 核心矛盾浮出水面
这场争论的本质,其实是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现有政策追求“集中释放消费力”,但牺牲通行效率;
新方案试图“分散车流提升效率”,却可能误伤刚需群体。
一位高速交警的吐槽点出关键:“清明扫墓车流比春运还猛! 不解决扎堆问题,免费越多,事故风险越高。 ”
尾声:理性吃瓜,盯紧这俩渠道
政策没落地前,车主该干嘛干嘛? 交通部明确:2025年节假日照常免费。 但建议盯死两个官方渠道:
交通运输部官网:第一时间发布政策变动;
“中国ETC服务”小程序:可查通行记录,未来若推新规,这里必是入口。
记住:朋友圈小作文看看就好,一切以红头文件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