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

7月29号那天,理想搞了个新花样。发布会上直接放了一段碰撞视频,说是自家首款纯电SUV i8和一辆重型卡车正面刚,速度加起来100公里每小时。视频里那辆大卡四轮都被弹飞了,驾驶室跟货箱分开不说,还差点把i8的前挡风压塌。这场面,看得人头皮发麻。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有人眼尖,从没打码的视频里认出来,这车其实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系列。等到理想官方再发版本时,方向盘标识已经糊掉了。有群友在微信群调侃:“你说这要是真实路上遇到,不得吓出冷汗?”我倒觉得,有些事儿真不能只看表面。

事情很快闹大了。乘龙卡车官方抖音下面连着怼:“被摆一道”“聪明人一眼就知道有问题”,还透露法务部门介入。我隔壁修理厂老李听说后嘟囔一句,“现在厂家宣传都玩狠的,以前顶多测测小轿车互撞。”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30号晚上,乘龙自己也憋不住,上线了一段讲自家安全技术的视频,说他们用的是“龙骨驾驶室”,还有四层吸能结构。这套东西通过联合国ECE R29标准认证,据销售小张吹牛,那可是国际级别。但实际上,有次我们帮一个客户换驾驶室部件时发现,那吸能梁子厚度确实比市面上一些国产轻卡结实不少,但真遇上极端工况……谁也不好拍胸脯保证啥。

回头看理想怎么解释。他们意思是,这次实验全程委托中国汽研来做,用的是检测机构随市场买的新卡,没有指定品牌型号。“试验场地设备都是第三方负责,我们没插手。”技术负责人还补充,两次对撞分别产生超过100吨和80吨瞬间载荷——这些数字,我让群里的老司机琢磨半天,也没人敢断言到底是不是常规碰撞该有的数据量。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31号晚上,又来了波高潮。东风柳汽正式声明,说这种操作已经算严重侵权,还远超正常商业竞争范畴。他们特别强调一点:细节根本没公开,比如车辆有没有改装、零部件是不是原厂、现场环境是否达标,全是一笔糊涂账。而且这种特定设计的非常规场景,很容易误导普通用户,让大家以为平时开的大货随便就会散架似的。

顺带提一句,我去年去南宁跑运输的时候见过几台同款乘龙老车型,被追尾后驾驶舱变形但主梁还在——所以实际抗性到底咋样,也不是光靠一次实验能下结论。一位熟悉商用车的小伙伴私信我,其实不少重型货运公司会自己加固部分关键受力点,因为厂家原配虽然合格,但应付极端情况还是略显吃力。这种“小改动”坊间流传已久,只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而中国汽研方面则表示,他们流程肯定按标准走,不存在偏袒谁的问题。“用的新整车”,但具体采购渠道还要问业务部门。我记得维修师傅王哥曾吐槽过,现在很多检测项目其实主要服务于开发验证,并非强制性的公告准入要求。所以这类超级对撞,多数时候就是给研发团队或者营销拿来做噱头罢了——毕竟真实道路事故千变万化,不可能完全复现嘛!

话题继续发酵着。一边是东风柳汽坚持自己的防护理念,用多通道专利结构分散冲击;另一边理想高管直接喊话,要不直播复测?产品线负责人更干脆,“直播都行”。朋友圈里有人笑称,“现在汽车圈比娱乐圈还能整活”。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其实吧,这事让我想到以前咱县城那起事故。一台十几年的江淮老轻卡和新上市SUV擦肩而过,对方侧气帘弹出,人基本无恙,可轻卡主驾腿骨折送医。当年没人讨论什么ECE认证,也没有哪家敢这么玩命对赌品牌形象,现在科技进步归进步,但底子上的工程逻辑依然绕不开物理规律。有师傅经常念叨:“铁皮再厚也是铁皮,该碎照样碎。”

至于冷门配置,有朋友问i8有没有主动预警刹停功能。据销售顺嘴一提,好像带L2级辅助,不过实际体验下来,在低速跟停队列反应灵敏,高速临近障碍物偶尔迟钝。有一次我试驾类似系统,在郊区路口突然窜出条狗,它居然慢半拍才急刹下来,把副驾吓够呛。所以宣传归宣传,到底好不好使,还得时间检验才知道。

8吨卡车与理想i8对撞背后:回应与安全迷雾-有驾

最后补两句身边人的八卦。不少二手商最近聊起这波事件,都说以后评估重型商用二手残值可能又要重新考量安全表现指标;还有保险公司据传正在研究是否根据此类“极限碰撞”案例调整相关险种费率。不过消息真假难辨,就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