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汽车市场的版图上,马来西亚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个拥有3300万人口的国家,曾因宝腾汽车的兴衰牵动整个区域产业神经。而当中国吉利控股集团的触角延伸到这里时,一场跨越国界的产业变革悄然展开。从2017年股权交割完成,到2024年首款电动车e.MAS 7震撼上市,这段持续七年的合作历程,不仅改写了宝腾的命运,更在东盟腹地绘就了一幅全球化产业融合的蓝图。
2017年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秋日,当吉利与DRB-HICOM集团完成宝腾49.9%股权交割时,马来西亚汽车工业迎来转折点。这场看似简单的股权交易背后,是长达五年的精心布局。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深知,要让这家承载着马来西亚民族情感的车企焕发新生,必须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产业生态。正如宝腾现任CEO李春荣所说:"我们不是来接管一个品牌,而是要打造一个能够持续进化的产业平台。"
在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见证着这场变革的具象化。这里不仅是宝腾新工厂的所在地,更是中马技术融合的试验田。当记者走进冲压车间,会发现中马工程师正在共同调试吉利提供的智能冲压系统。这种"现学现悟"的培养模式,让马来西亚工人能够实时掌握中国先进的制造工艺。正如冲压副厂长蒲海滨展示的案例:通过优化模具间隙参数,次品率从12%降至3%以下,这样的技术突破让当地员工直呼"开眼界"。
在研发领域,双方的合作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e.MAS 7电动车的诞生就是最佳例证。这款与吉利银河E5同平台的车型,绝非简单的"贴牌生产"。230名中马工程师历时18个月研发,针对东南亚市场特别优化了底盘调校和电池管理系统。在炎热的吉隆坡街头,这款车搭载的神盾短刀电池和Flyme车机系统,正在重新定义马来西亚人对智能电动车的认知。
这场产业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在丹戎马林工厂实训工坊,每周都会举行"技术茶话会",中马工程师围坐讨论生产难题。这种开放的交流氛围,让马来西亚员工逐渐掌握了包括APQP质量管理体系在内的先进制造理念。宝腾制造总监杨昆亮透露:"我们的供应商通过吉利的技术支持,零部件合格率提升了27%,这为后续的本地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表现印证着这场合作的成效。数据显示,宝腾汽车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6%攀升至2023年的22%,连续六年稳居销量第二。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产品矩阵已覆盖6万至15万林吉特价格带,成功突破日系品牌的包围。经销商AAPICO Hitech的持有人许丹金感慨:"现在我们的4S店不仅要卖车,更要提供智能网联服务,这种转变让宝腾焕发了新生。"
在新能源赛道上,双方正携手开辟新天地。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的规划蓝图显示,到2035年这里将建成年产50万辆整车的超级工厂,其中50%产品将出口海外。这个数字背后,是中马两国在产业链上的深度协同:中国供应商帮助本地配件厂提升工艺,马来西亚则依托自身在东盟的市场网络,为新能源汽车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这场跨越国界的产业合作,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当宝腾e.MAS 7在吉隆坡街头驰骋时,它不仅是一辆电动车,更是中马两国产业智慧交融的结晶。正如马来西亚投资部长扎夫尔所言:"这种合作模式为东盟国家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新范式,证明技术转移与本土创新可以完美结合。"在汽车工业的全球化浪潮中,宝腾与吉利的故事,正在成为新时代产业合作的典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