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标准全面落地,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薛岩介绍,截至11月4日,已有99家企业的468个新国标车型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正式具备量产上市资格。这意味着消费者无需再为新旧国标交替期的选择困境发愁。
此次获批的468款车型覆盖了多元需求场景,厂家不仅完成了合规改造,更实现了款式与性能的双重升级。在保留消费者青睐的经典车型方面,小包车并未因新规而“绝版”,反而通过技术优化焕新登场。
立马阿尔法、五羊-本田u-be等热门小包车型均在获批名单中,采用全钣金材质替代传统塑件,既符合新国标对塑料使用比例的限制,又提升了车身耐用性。
针对经典小龟车型,厂家创新改造方案,保留标志性前脸设计,将塑件座桶升级为车架结构,既满足合规要求,又延续了消费者熟悉的外观风格。
新国标车型的集中获批,背后是企业充分的技术储备与生产准备。为适配GB 17761—2024新国标要求,企业在材质升级、性能优化上持续发力。
绿源卡乐20pro配备智能骑行管家系统,支持移车助力、陡坡缓降等实用功能;爱玛悠乐采用汽车级金属钣金车身,搭配TCS防侧滑与北斗定位系统,安全配置全面升级。值得关注的是,新国标放宽了铅酸电池车型的重量限制,整车质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使得大容量电池配置成为可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动车续航焦虑问题。
对于仍在观望旧国标车的消费者而言,新国标的全面落地带来了更优选择。此前部分消费者抢购旧车,源于对新规后车型款式减少、价格上涨的担忧。但事实证明,新国标车型不仅在合规性上更有保障,在设计多样性与技术先进性上也实现了突破。468款获批车型涵盖简易款、豪华款、小包车型等多个品类,价格虽因材质与技术升级略有上涨,但安全性能、续航能力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更为显著,且未来5年不会面临政策调整风险,使用周期更有保障。
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双向发力,正在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走向规范化、高品质发展。新国标对防火阻燃性能、刹车系统、防篡改设计的严格要求,从源头降低了安全隐患;而企业对经典车型的保留与创新,则实现了政策合规与消费习惯的平衡。
随着12月1日旧国标车停止销售节点临近,468款新国标车型将集中上市,这场兼具安全性、多样性与实用性的消费盛宴,正等待着消费者开启全新的绿色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