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还是天外陨石,美联航客机挡风玻璃揭开平流层致命威胁

这事儿吧,魔幻就魔幻在,它把科幻电影里最俗套的桥段,硬生生砸进了现实。

你开着车,在高速上跑到120码,唱着歌,吃着火锅,突然,“砰”一声巨响,一块不知道从哪飞来的板砖,正中你的前挡风玻璃。蜘蛛网一样的裂纹瞬间炸开,你是不是得吓得方向盘都扔了?

现在,把场景换一下。你不是在高速上,而是在一万一千米的高空。你开的不是家用车,是一架载着上百号人的波音737 MAX。速度不是120公里,是接近音速的900公里/小时。砸中你的,不是板砖,而是一个以更高速度袭来的不明飞行物。

欢迎来到美联航机长的“日常工作”。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起简单的航空事故,这是一场发生在平流层的、赤裸裸的“肇事逃逸”案,而且嫌疑犯,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一架从丹佛飞往洛杉矶的美联航客机,在犹他州上空悠哉巡航。这个高度,三万六千英尺,约等于11公里,是现代民航客机的“高速公路”,云层和鸟类基本都在你脚下,天气晴好时,飞行员甚至能喝着咖啡聊聊人生。

就在这种万籁俱寂的时刻,驾驶舱里传来了一声闷响。飞行员还没反应过来,右前方的挡风玻璃,也就是副驾驶那一侧,瞬间就花了。不是小裂痕,是那种被重锤砸过之后,从一个中心点向四周疯狂蔓延的、让人头皮发麻的放射状裂纹。

更骚的操作是,驾驶舱里还下起了“玻璃雨”,一些细小的碎片飞溅出来,划伤了其中一名飞行员的手臂。

太空垃圾还是天外陨石,美联航客机挡风玻璃揭开平流层致命威胁-有驾

这场景,搁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估计当场就得念叨“我命休矣”。但商业航班的飞行员,那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老司机,心理素质比那块破损的玻璃硬多了。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尖叫,而是检查仪表。

舱压正常。

飞机姿态正常。

引擎正常。

OK,问题不大,但也不能继续往前飞了。机长立刻联系地面,报告情况,然后熟练地操纵飞机,备降在了最近的盐湖城国际机场。一整飞机的人,除了可能多看了几部电影,啥也不知道,安全落地。

你看,这就是现代航空业牛逼的地方。一套成熟到骨子里的应急预案,加上飞行员堪比机器人的专业素养,硬是把一场可能机毁人亡的灾难,变成了一次“有惊无险”的迫降。

但是,落地之后,这事儿才真正开始变得有意思。

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这帮专门给各种交通工具“收尸”和“验尸”的顶级专家,立马接手了调查。他们要搞清楚的核心问题就一个:

肇事者,到底是谁?!

机长的第一反应,也是他在报告里提到的词,极具冲击力——“太空碎片”。

这个词一出来,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了。这不再是航空安全问题,直接升级成了天基安全问题。

太空垃圾还是天外陨石,美联航客机挡风玻璃揭开平流层致命威胁-有驾

什么叫太空碎片?说白了,就是人类自己扔在太空里的垃圾。失效的卫星、火箭的残骸、宇航员不小心丢掉的扳手……这些东西在近地轨道上以每秒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速度狂飙,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子弹。

如果真是太空碎片,那这事儿就严重了。这说明我们头顶上那张由无数垃圾组成的“天网”,已经开始对平流层内的民航客机构成直接威胁。今天砸的是美联航,明天就可能是任何一架飞机。这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埋下的雷,终于要爆了。

然而,在我们把锅甩给“太空垃圾”之前,得先过几道逻辑关。

首先,排除法。能在一万米高空撞飞机的,还能有谁?

高飞的鸟?有可能,但概率极低。地球上飞得最高的鸟叫吕氏兀鹫,主要活动在非洲,最高飞行高度记录恰好就是一万一千米左右。但是,让一只非洲的鸟,精准地出现在美国犹他州上空,还一头撞上飞机,这得是多大的缘分?百万分之一的巧合。

气象气球?有可能。每年都有大量失控的气象气球飘在大气层里。但问题是,气象气球本身没啥速度,主要是随风飘。它和时速900公里的飞机相撞,能不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力,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更像是飞机撞了气球,而不是气球撞了飞机。

冰雹?在万米高空遇到超大冰雹,理论上存在,但当时的天气雷达数据显示,那片空域天气良好。

这么一排除,嫌疑犯的范围就缩小了。不是地球生物,不是地球天气,那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人造的太空垃圾,要么是天然的“天外来客”——陨石。

这就有意思了。到底是楼上扔下来的烟头砸了你,还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了你?性质完全不同。

如果是太空垃圾,那是人祸。我们可以去追查这块碎片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公司发射的卫星。虽然大概率是查不清或者不了了之,但至少在道义和法理上,有个追责的对象。这是秩序世界里的混乱。

但如果是陨石呢?

这就刺激了。这意味着,你面对的,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纯粹的、不讲任何道理的恶意,或者说,是绝对的随机性。

根据最近发表在《地质学》期刊上的研究,每年大概有17000块陨石会突破大气层,砸到地球表面。这个数量,比能成功再入大气层的人造太空碎片,至少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从概率上讲,这架美联航客机,中奖“陨石”的可能性,远大于中奖“人造垃圾”。

所以,整个故事最核心的戏剧冲突就来了:飞行员以为自己遭遇了一场由人类自己造成的“高科技事故”,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单纯的“运气不好”,被一颗在宇宙里流浪了亿万年的石头给“碰瓷”了。

现在,那块被砸坏的挡风玻璃,已经被小心翼翼地送进了NTSB的实验室。那帮专家会像法医一样,用各种高精尖设备去分析玻璃残渣和金属框架上的微量元素。

这是在进行一场“材料学尸检”。

如果检测出钛合金、特殊复合材料等地球上才有的工业元素,那没跑了,就是人造的太空垃圾。全球都得为头顶上越来越密的垃圾带捏一把汗。

但如果检测出来的,是某种特殊的铁镍合金,或者地球上罕见的橄榄石、辉石成分,那恭喜,人类将首次正式记录下“陨石在空中击中正在飞行中的民航客机”的案例。

这架美联航航班,将作为“天选之子”,被载入史册。

无论最终结论是什么,这事儿都给我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它告诉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文明,其实脆弱得就像那层驾驶舱玻璃。我们花了无数心血,建立起一套复杂而精密的全球航空系统,用雷达、航路、空管构筑起一个看似万无一失的“安全罩”。

结果呢?一个来自系统之外的、完全不可预测的“变量”,无论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就能轻易地把它戳出一个窟窿。

这就像你精心打造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堡,结果敌人不攻城门,而是从天上直接空降到了你的卧室。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恰恰是人类文明的牛逼之处。

那块挡风玻璃,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它是多层钢化玻璃和聚合物夹层的超级复合体,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种极端冲击。它虽然裂了,但没有碎,成功保住了驾驶舱的气密性。

那个飞行员,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司机。他在万米高空面对未知撞击,手臂被划伤,却能在几秒钟内做出最专业、最冷静的判断,把上百号人安全带回地面。

我们的工程技术,我们的职业训练,我们整个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体系,就是在为这种亿万分之一的“黑天鹅”事件做准备。

我们无法阻止宇宙的随机性,也无法瞬间清理掉自己制造的所有太空垃圾。但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固自己的“挡风玻璃”,不断训练更专业的“老司机”。

太空垃圾还是天外陨石,美联航客机挡风玻璃揭开平流层致命威胁-有驾

说到底,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被现实打脸,然后又不断想办法把脸给挣回来的历史。

这一次,宇宙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但人类,接住了。

这就够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