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动机降档制动减速比踩刹车省油嘛?油是省一点,但没啥意思
老司机们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除了谁家孩子结婚、油价又涨了,就是怎么开车最省油。你有没有发现,总有人神神秘秘地告诉你:“知道为啥我油耗这么低吗?我从不踩刹车!都是靠降档滑行,发动机制动!”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深,仿佛掌握了某种武林绝学?我也曾经信以为真,觉得这才是驾驶技术的巅峰体现。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在红绿灯前几十米就松开油门,小心翼翼地逐级降档,生怕车子顿挫一下。结果呢?不仅把自己搞得手忙脚乱,还被后车按喇叭催促,差点没把“老司机”的脸给丢尽了。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追求的省油,到底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给自己找罪受?
后来,我翻阅了不少资料,也和汽修厂的老伙计们聊了聊,才彻底明白了这其中的门道。原来,所谓的“降档制动比踩刹车省油”,确实没错,但这个“省”字,实在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我看到的数据,正常踩刹车减速时,瞬时油耗可能在8L/百公里左右,而采用发动机制动带档滑行时,瞬时油耗能降到7.8到7.9L/百公里。你没看错,也就省那么百分之二三,连一包烟钱都换不回来。你说,为了这点油钱,把自己弄得跟特工一样,时刻计算着速度与档位的匹配,值当吗?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为了省一块钱的塑料袋钱,宁愿走两公里路回家拿环保袋,你觉得划算吗?
再说了,发动机制动真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它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证车速与档位相匹配。什么意思?就是你得先滑行一段距离,让车速自然降下来,等到速度适合当前低一档的行驶范围时,才能降档。比如你在60码用4档,想用3档制动,就得先松油门滑行,等车速降到40-50码左右,再踩离合降3档。如果车速还很高你就强行降档,轻则车辆剧烈顿挫,重则直接熄火,那可就尴尬了。所以,这种操作非常依赖预判和路况,城市里车多人杂,红绿灯多,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和空间让你从容不迫地“表演”。说白了,发动机制动更适合在高速公路下长坡时使用,用来辅助刹车,防止刹车过热失效,而不是日常通勤的省油法宝。
那么,既然发动机制动省不了多少油,为什么老司机们都推崇少踩刹车呢?这里头其实有更深的逻辑。真正影响油耗的,不是刹车本身,而是你频繁的“加速-刹车”循环。每次你大脚油门冲出去,发动机就要燃烧大量燃油提供动力;然后你又急踩刹车,这些好不容易获得的动能瞬间就被摩擦转化成热量白白浪费掉了。这一来一回,油耗能不高吗?所以,老司机们少踩刹车,并不是为了发动机制动,而是通过提前预判,柔和地松开油门,让车辆依靠惯性自然滑行减速。这个过程中,现代电喷发动机的行车电脑会自动将喷油量降至极低,甚至出现“断油”状态,瞬时油耗可以低至0-1L/百公里,这比任何技巧都管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空档滑行和带档滑行,哪个更省油?以前化油器时代,空档滑行确实省油,因为发动机怠速也需要持续供油。但现在,电喷车在带档滑行时,行车电脑会判断为“滑行断油”,根本不喷油或喷极少的油,而空档滑行时,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反而每小时要消耗1-3升的燃油。所以,现在的正确做法是,除非停车等待时间较长,否则尽量不要空档滑行。不过,无论是空档还是带档滑行,只要滑行距离不长,对整体油耗的影响都微乎其微。指望靠这个省出一年的油费,还不如少喝两杯奶茶实在。
最后,我想说的是,过分追求省油,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比如有些人为了省油,在路口起步时只用怠速蠕动,后面一堆车排成长龙,喇叭声此起彼伏,这不仅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更是对他人时间的不尊重。还有人迷信各种“省油神器”,什么节油贴、磁化器,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可能损害发动机。与其把精力花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想想怎么选择一辆本身就省油的车。手动挡天生比自动挡省油,这是机械结构决定的。或者,如果你真的对油费斤斤计较,那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什么?纯电动汽车啊!一公里电费不到一毛钱,这才叫真正的“超级省油”。难怪现在国产电动车能把曾经以省油著称的日系车打得措手不及。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通过发动机降档制动减速比踩刹车省油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省的那点油,比起你付出的精力和可能带来的不便,真的没啥意思。开车嘛,安全、舒适、高效才是王道。与其纠结于那百分之几的油耗,不如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平稳起步,预见性驾驶,保持合理车速。这样不仅能省油,还能让乘车的人更舒服,何乐而不为呢?毕竟,我们开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不是为了在油耗表上争那一丁点面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