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7改款出炉,15.69万起搭载无框车门和后驱布局,颜值配置提升同时实际体验细节需关注
真是没想到,深蓝这次一出手,就把原本在14-16万区间的新能源SUV战场搅得热闹非凡。昨天去4S店看车,一进门就听到那个销售笑呵呵地说:你看这颜值,年轻人喜欢不?我顺着看,果然无框车门、电动掀背尾门,连星芒蓝都带上了,那颜色在阳光下闪着小金光,瞬间觉得年轻了几岁。这感觉,我估算大概只有十几辆车能做到这样的颜值冲击,至少样本少,主观体感嘛。
那天还碰到朋友,一个开思域的小伙子,他说:这车看着挺有档次,但实际开起来靠谱不?我心里一阵笑,当然啦,小巧玲珑的运动轿车和这款轿跑SUV差别不小,动力布局和驾驶体验自然不同。可问题是你要我说,谁会考虑这车?我觉得主要有三类:一是预算在15-17万,喜欢个性又想年轻化的;二是考虑家庭用车,希望操控和空间兼顾的人;三是那些嫌SUV都长得一样、想要点与众不同的年轻用户。
数字?不好意思,体感,估个序:纯电续航520公里(高配620),补能用快充35分钟,从成本角度来看,日常通勤每公里油耗差不多在0.14元(按5.3L/100km算,略估,样本有限),每个月油钱大概80-100块。增程版,用1.5L四缸增程器(比起老款用三缸,我觉得这个升级是实打实的),在低速跟车时,电驱动平顺,没有顿挫感——我试过,挺舒服。你知道,很多人担心增程器的嗡嗡声,其实比三缸要小得多,静音性确实提升了。
另一件不太能忽视的事是,丰田混动的优点不都在静音吗?但我问自己,纯电模式下用个520公里续航,够日常通勤,没啥压力吧?而且,油耗综合在5.3L/100km(估算)——其实我心里默算过,油箱容量大概50升,满箱在每天追求零油费的城市跑个两周都不难。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增程其实更像是个安全垫,不用每天都担心续航焦虑。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深蓝S7的增程创新,确实挺友好,但我没细想过,它的动力系统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假如正常使用能用五年没大问题,但零修不掉的部件就像手机,偶尔还是要换屏——我猜,大概六七年,动力心跳还能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问题是,制造这类多功能电机和增程器的供应链,能支持大规模稳定供应吗?这个我也不是太清楚。(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没说:其实那台主动开启的电吸门,关门时轻轻一按,几乎没声音,比我想象中的要顺滑不少。原本以为无框车门可能噪音大,实际体验比我预期更好,安静性还算接受范围。
换句话说,虽然这车的年轻化设计明显,但实际用起来,空间还挺实在:前排坐姿调到自己刚好,后排腿部余量两拳左右,中间几乎是平的地板,带个婴儿车、小行李箱都不难,甚至还能塞进去个露营的装备——跟纯格外大的SUV比,这点装载性其实算普通。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挺让人感兴趣,用的华为乾昆ADS SE,反应快。我试过让它帮我开一会,比去年在别的车里试的快很多,反应时间几乎感受不到延迟。官宣的数据:端到端时延降低了50%、效率提升20%,其实我觉得这些百分比用起来还算靠谱。再加上行业内唯一的全维防碰撞系统,防碰撞范围涵盖前后侧,感觉开多了也真比较有安全感。
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在高速上,无框车门的风噪会不会更大?我没有长时间试驾,只是路上匆匆感受了一下。高速120的时候,有点风声,似乎没有普通门那样静悄悄的,但也不算吵到难受。再说,车内密封的隔音材料也挺关键的,这车的门关得很紧致,我猜如果换点更厚的门封条,效果会更好。
关于空间,也能说说。后排坐三个人,普通身高,膝盖不顶前排,头部距离天幕还有一点空(大家都知道溜背汽车太牺牲头部空间了),但比起我对比过的某些溜背SUV,优点就是座椅背角度舒适,长时间驾驶也不觉得困。尤其后排设了Type-C快充,方便得要死,以前那种USB接口,手机充电速度都慢得让人抓狂。
其实用料上也挺讲究,座椅用的麂皮+织物拼接,比纯织物看起来高级点,也不粘汗,夏天、冬天都不至于太难受。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车内异味的问题,我觉得还算控制得不错,没有闻到啥刺鼻味。这是个细节,但很重要啊。
问一下:你会不会觉得,这车的主驾驶辅助太智能但太聪明了?会不会误判?我刚体验时,车子在弯道时自动调整轨迹,感觉挺顺滑,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毕竟这样的小助手,总归是加持而非取代。
我这脑袋里,总盘算着:若是我准备买这车,我会重点关注哪个细节?大概是后备箱的深度——因为设计师把空间变得更合理了,但实际放大行李和超大物件,还是得用点小技巧 …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装载大件时,后备箱的平面会不会太低?这点我还没具体试过。
其实到头来,这车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它在15万这个价格段,居然集成了无框车门、掀背、后驱、四缸增程,配置还挺丰富。倒也不是说完美——比如高速噪音不算最低,后排通风没有,空间相对传统SUV略有局限,但综合体验来说,挺值的。
你有没有觉得,未来新能源SUV的趋势,可能会像它这样,兼顾个性和实用?还是说,像无框车门、掀背尾门,真的是乐趣大于实用?
这辆车到底让人喜欢,还是稍微平衡不够?我觉得,尤其是那些闹腾青年,可能会心动得很。但你要是对极致静音和空间的极限追求,还是得多试试,毕竟车的体验还是操控和静谧的结合。
提个问题:你会不会在意,这个价格下,能不能找到一个真的既好看又实用的方案?或者说,这个颜值背后,你会不会想多花点时间考虑点用料和噪音这些细节?
可能这就是潜在的答案——车就像一块普通的小石子,越光滑圆润越更容易吸引注意,却不一定最坚硬。你会怎么挑这块石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