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的午后,阿维塔宣布了新任董事长——王辉上任,声明里写着要“全面统筹战略与全球化”,发布会外是经销商的低语和投资圈的算计,短短一句话,像往轮胎里扎针;
换人手,表面是权责再配置,实则是公司内部紧张的放大镜,换谁都挡不住那堆没消化完的数字与目标。
说到销量,2025年前8个月阿维塔交出的成绩单是79,711辆,目标是22万辆,那差距不是小数点偏移,而是体现在经销商会议桌上的沉默——有人私下说,“今年还能追上吗?”我的回答是问回去,你把库存和产能表拿来给我看;
谈到IPO,阿维塔内部还在准备登陆香港的流程,目标是2026年,那意味着在未来12到18个月里,他们需要把增长故事讲得像神话一样顺畅,哪怕现实里充斥着价格战、补贴退坡和供应链碎片化的杂音。
王辉的履历有看点,他从2003年进车企,做过海外业务、产销对接,也参与过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谈判,带过泰国工厂落地,这些经历意味着他会把全球市场放在首位,至少公司高层是这么说的;
现场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内部邮件里有一条小注脚——“优先级:欧洲计划调整”,这说明阿维塔的路线并非立即国内拉升,而是赌海外能带来品牌溢价与销量支撑,一场风险很大的押注。
换个角度看这次人事调整,长安集团内部的版图在2025年也在动,旗下多个品牌一阵人事洗牌,深蓝、长安福特等都在互相调兵遣将,原因并非单纯人事优化,而是集团试图在多条赛道上把控节奏——这既是资源再分配,也是对外界信号发射,意思是“我们还有办法”。
深蓝这一条线今年表现相对亮眼,1-8月接近20万辆,同比增长拉动明显,但他们的全年目标依然只完成约40%,说明即便是表现最好的子品牌,也背负着宏大但难以实现的数字,集团层面并非只有阿维塔一艘船在漏水。
我在采访一个经销商时,他说了句朴实的话,“客户进店问的是续航和智能体验,问得少的是谁是董事长”,这一句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领导层的更替不能直接换掉消费者的疑虑;
现场还有个微小破绽,某家4S店的展示车里,导航地图更新提示一直没关,那是没人细查的细节,但在顾客眼里就是“不够专业”的证明,这类小裂缝,最终会联成大裂缝。
把目光拉远一点,阿维塔的海外野心很明确:2025年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销量目标15,000辆,2026年冲欧洲市场,2027年目标60,000辆,听起来像走表的宣言,执行层面却要面对认证、售后网络、本地化定价与文化适配等一大串现实问题;
一位前市场经理透露,海外团队的预算表在4月发生了三次调整,说明他们内部已经尝试过多种玩法,但并未统一最优解,短期内要靠人靠关系、靠谈判来推进,长远则需要产品能说服当地用户。
王辉的对手不是单一的竞争品牌,而是时间和市场信心,短期里要拼数据,长期则要拼口碑,管理层的换届带来短暂的激励,但也可能造成决策迟滞与执行断层;
公司内部一句话流传开来:“只要需要,就给钱给人给技术”,这听起来很爽,但实际操作中钱要审批,人要调配,技术要对接,任何一步不顺都会放慢节奏。
面对这些矛盾,有两个现实路径:一是稳扎稳打,先把国内高端用户的满意度做上去,再输出经验到海外;二是冒险试水,重点押欧洲与东南亚,用高端体验换声誉,两者都不是无成本的甜点;
我个人觉得,阿维塔必须先修补那些明显的“用户体验漏洞”,比如交付流程、OTA稳定性、售后配件供给——这是短时间内能看到回报的动作,能把碎裂的信任先缝合。
问自己:王辉能把这盘棋走活吗?答案不是一句话能盖棺定论的,观察点在于三件事有没有推进:经销商和售后信心恢复、海外认证与少量市场验证、IPO前的财务透明度提升;
若这三项任何一项长期卡壳,市场的耐心会被消耗殆尽,换人只是开始,不是灵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