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水上漂,这次玩真的?捷途纵横G700带推进器轻松穿江越湖,仰望U8却只能“泡水自救”?
说起汽车下水,过去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飞跃巅峰》里的特工座驾,想象那种007出行般的畅快淋漓。可没想到,如今国产车企居然抢先实现了,这种只会在电影里见到的“陆上潜艇”场景,正在中国工厂和实验场变成现实。
在持续数日的话题热搜中,捷途纵横G700不负众望。源自奇瑞的全新硬派越野平台,居然真的“在水上开了起来”,甚至配备了两个尾部外置的推进器——和我们平时去游泳馆看到的救生艇装置一模一样。官方实测显示,它能以每小时七公里的速度稳稳地在水面上前行,换算下来和普通电动自行车的路面巡航能力相当。而比亚迪仰望U8虽然同样喊出了“水上自救”的功能,但对比之下却显然更保守。U8采用的是电机在水下带动车轮旋转,由此产生推力漂浮前进,听起来很有科技感,实际测试速度只有每小时三公里。别说过江越湖,连穿越小区水塘都要靠一口气和几分运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天壤之别?有业内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造车思路:G700直接“造船”,U8则是“让车装作划船”。一个是主动探索者,一个是被动守护者。为了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妨想象一下两者的真实场景。比如,一家三口自驾野外,遇上突发暴雨又要跨越小型湖泊。此时G700上车主按下推进按钮,伴随着轻微的“哒哒”声,尾部两个推进器缓缓入水,整辆车像极了蓄势待发的摩托艇,轻松地横渡过去。车内导航还会显示即时水域速度、航向数据,可谓“既安全又酷炫”。而U8呢,面临涉水,只能默默切换浮水模式,四轮缓慢旋转,车主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车辆本身并不是为经常下水而准备。按照官方宣传,U8这项浮水应急功能只支持在1.5米水深下漂浮三十分钟,事后还要立即返厂更换密封组件,否则下一次谁也不敢保证车辆能否继续“漏不进一滴水”。
再说回G700的“先锋派”标签。回看它的整车构造,无论“非承载车身”还是“三把机械差速锁”,都瞄准了真正喜欢户外、渴望穿越崎岖地形的那批用户人群。奇瑞方面毫不掩饰地给它贴上“探索一切可能”的标签。根据官方透露,该车采用了被称为“方舟”的两栖技术。发动机舱、底盘、乘员舱总共设置了超过三十处船舶级别的防腐蚀与密封处理,甚至能够承受高达二十千帕的水压。参考一般旅游客轮的抗压指标,这种安全富余可不是噱头。现场有观众拍摄的视频中,捷途G700在2米多深的池水中畅游一个小时后上岸,漆面无水迹,电气系统照常启动,后备厢仅有少量水雾未进舱,令人刮目相看。
既然如此强悍,为何当初仰望U8首发时备受好评?其实这还是归功于比亚迪强大的底盘一体化技术。U8有着被戏称为“潜艇级”密封标准,全车一共设置了多达一百多个物理密封点。最亮眼的是电池与底盘之间的融合创新,“云辇-P”空气悬架可以主动升降车身,再通过四轮高精度动力分配系统,让本就1.5米的最大涉水深度从理论迈入实际。很多网民感慨,这简直就是针对南方雨季和北方洪涝灾害“定制”的紧急保障。比如2023年北京门头沟强降雨时,不少车辆因来不及撤离全泡在水下,恰恰暴露了传统SUV的短板。而如果能有U8这种“自救+等待救援”的能力,起码能在关键时刻保住一车人的安全。
不同企业的造车理念到底谁更胜一筹,这要回到用户需求本身。如果说捷途G700是愿意带人“开疆拓土”的伙伴,仰望U8就是一位兢兢业业守护家庭安全的老友。两种诉求能否并存?市场数据给出了答案。2023年中国硬派越野车市场销量同比大增23.8%,而豪华电动SUV增速同样不容小觑。无人否认,随着自驾穿越、露营旅行等新潮生活方式的兴起,“既能冲沙漠,也能渡湖泊”的多功能车正成为新晋家庭用户的“心头好”。
事实上,捷途G700之所以敢做这个“吃螃蟹的人”,背后是对新世代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大数据显示,近三年里,国内长途穿越、户外露营活动参与人数持续增长,尤其以80后、90后新中产为主力。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通勤,独特经历和探险故事反倒成为人们“炫耀朋友圈”的新“必需品”。G700用推进器跨界造“车船”,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厂家在产品演示中甚至配合安装了前后高亮航行灯,还模拟了长江、黄河、滇池等典型内陆水域,尝试验证其通过能力。
与此同时,外界讨论声音也不少。有人担忧,长时间泡水会不会让车辆电子元器件“短路”?真遇上风大浪急,车辆还能稳稳当当前进吗?文献中提到,G700的推进系统带有全自动水密切断与紧急停止功能,并对主要动力线缆加装三层防护包裹。此外,驾驶舱内还有专属的航行状态监控界面,包括剩余电量、水流速度和发动机温度等一目了然。有人实测视频显示,G700还能在转弯时自由控制左右推进器的转速,灵活度几乎与快艇无异。
而比亚迪U8更强调“关键时刻能保命”。厂方明确说明,车辆下水并非日常功能,禁止刻意操作。这一点和汽车的安全气囊如出一辙——平时不用,一旦遇到极端洼地或洪水,哪怕是30分钟的“窗口期”,也足够舟车转移、人员应急疏散。而且,出厂还专门配有涉水“应急指南”,提醒用户切勿图一时之快挑战自然规律。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说,“谨慎比勇敢更重要”。
可即便理念差异明显,两款车身上的“技术含金量”都不容小觑。G700彻底打破人们对国产越野车只能靠“大马力+高离地”的成见,一头扎进“全场景两栖”蓝海市场;U8则把新能源底盘防水与车辆结构一体化推向极致,为都市高端家庭撑起一把“科技保护伞”。数据不会说谎:仰望U8自上市以来月均售出超过1200台,捷途G700预售期订单量也持续上扬,两个品牌在细分市场稳稳占据前列。
再看看价格。捷途G700公布预售价格在28万到38万元之间,仰望U8则定价显得更高,部分配置已冲破百万大关。前者提供发动机+电动推进两套动力单元,主攻“硬核越野+轻型水域”,后者则是纯电驱动,强调城市与郊野安全切换。对比他们的受众人群,G700更像是户外爱好者、摄影达人和探险圈子的“新宠”,而U8更受关注家庭、城市商务人群的欢迎。
反观产品背后的企业力,比亚迪的新能源系统研发显然更有深厚积淀。数据统计,其在“易四方”平台上的相关专利超过150件,关键技术多次获得国家奖项,安全性能反复验证。捷途则凭借奇瑞整车正向开发能力短时间内实现“水陆两栖”,这对整个自主车企阵营都是一次激励和借鉴。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真正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你更向往“主动进取、跨界探索”,还是看重“稳扎稳打、安全为先”?如果你曾梦想在长江流域玩一次漂移,或开车环湖而行,G700或许能带来非凡乐趣。而若你的需求是偶遇突发洪水能临危不乱,全家平安,仰望U8显然更有底气。业内人士判断,未来随着电池、密封、动力总成等底层科技升级,类似“汽车+多场景”的黑科技还会继续扩展。
其实创新并非一味“标新立异”,而是让不同用户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国产品牌正是通过这样的差异化突破,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自下而上地进步。技术革新真正的意义,就是让生活多一点选择。而你,会选择哪一条路?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