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某些车厂,这句话简直是为它们量身打造。
前阵子,汽车圈闹出不大不小的一桩事:东风日产N7上市,声称订单突破万辆,听着气势恢宏。
起步价刚过十一万,就敢号称“舒适新高度”,拿豪华品牌说事,现在的车企,宣传真是敢想敢说。
说白了,东风日产N7就是他们新出的一款电动车型,定价在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
广告里,那是天花乱坠,什么“天演架构”,什么“越级舒适配置”,恨不得把字典里所有褒义词都堆上去。
车身尺寸也玩起了障眼法,对外宣称接近五米,轴距超过两米九,表面数据看着确实挺能唬人。
配置单更像是在炫技,智能冷藏箱、巨幅显示屏、高级音响系统、零重力体感座椅…仿佛买了它,就能一键开启享受模式。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
咱们先放一放那些花哨的配置,单看这个“订单破万”。
真实性有多少?
有多少是消费者实打实掏钱,又有多少是厂商自己注水?
恐怕只有他们自家心知肚明。
再者,合资品牌搞什么“订交服分离”,听着挺时髦,说穿了,还不是想把销售与售后切割开来,减轻自身运营成本?
交付中心和零售店,数量是增加了,但服务品质真能匹配吗?
恐怕要打个问号。
再细究那些所谓的“越级舒适”。
智能冷藏箱,听着科技范儿十足,但实用性有多大?
有多少车主真会在车里囤积食物饮品?
15.6英寸的巨幅显示屏,尺寸确实唬人,但驾车时,谁能长时间盯着屏幕?
高级音响系统,音质再优异,又能好到哪种程度?
真想追求殿堂级音质,不如在家安心听专业设备。
零重力体感座椅,标榜“千人千面”,听着科幻,实际乘坐感受又如何?
恐怕还是得实际体验一番才能下定论。
想起几年前,某造车新势力也曾玩过类似套路。
对外宣称“重塑汽车”,结果呢?
交付一拖再拖,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还有某些豪华品牌,也热衷于在配置上堆砌,结果呢?
核心技术短板明显,品牌溢价虚高,让消费者心生怨气。
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为何车企如此热衷于这类表面功夫?
是真心为了提升用户用车体验?
还是仅仅为了制造营销爆点,博取关注,拉动销量?
厂商们,少玩些虚的,多拿出点诚意行不行?
与其把钱砸在华而不实的配置上,不如潜心钻研核心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消费者也该擦亮双眼,别被营销话术忽悠。
买车是为了满足出行需求,而非盲目攀比。
选择贴合自身需求的,才是明智之举。
与其追求那些空中楼阁般的“舒适新高度”,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身生活品质。
真正的舒适,并非靠一辆车就能简单实现的。
它来自内心充盈与生活的热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