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混动陷“跳枪门”:车主两年9次维修难退车

苏州车主陈先生花费40余万元购买的奥迪A6插电混动汽车,自2023年提车起便因油箱气压异常导致加油频繁“跳枪”,两年内报修11次、检修9次仍未解决。尽管陈先生多次要求退换车辆,但4S店以“公司名义购车不适用三包法”为由拒绝,并提出延长质保等补偿方案,双方僵持至今。

争议焦点:三包法适用性成核心矛盾

1. 公司购车是否受三包法保护?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责任规定》,三包法仅适用于“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的家用汽车。4S店认为,陈先生以公司名义购车,属于生产经营用途,因此不适用退换条款。但陈先生反驳称,车辆实际为个人使用,且故障首次出现在质保期内,车企应承担责任。

律师指出,若车辆确属非营运性质,司法实践中可能结合《民法典》合同条款,以“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为由支持退换诉求。

奥迪A6混动陷“跳枪门”:车主两年9次维修难退车-有驾

2. 维修次数认定存分歧

陈先生提供的工单显示,因“跳枪”问题累计维修9次,符合三包法“同一问题维修超4次可退换”的规定。但4S店辩称仅2次为“正式维修”,其余为“问题反馈”,并质疑车主拒绝近期检测导致故障无法确认。法律专家强调,维修次数的认定需依据是否进行实质性修理操作,而非4S店单方面分类。

3. 安全隐患争议升级

车主担忧油箱气压异常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风险,但4S店认为“跳枪”仅影响加油体验,不涉及行驶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三包法明确将“涉及安全性能故障”作为退换条件之一,若后续检测证明存在安全隐患,车主维权将更具主动权。

奥迪A6混动陷“跳枪门”:车主两年9次维修难退车-有驾

行业警示:公司购车维权困境普遍存在

类似纠纷并非个案。此前宾利、保时捷车主均因公司名义购车被拒三包服务。法律界提醒消费者:

- 购车合同需明确质量条款:尤其是公司名义购车时,应在合同中约定退换条件,避免陷入“三包真空”。

- 留存完整证据链:维修记录、沟通凭证等是维权关键,陈先生保存的11次工单成为重要依据。

- 多途径施压:可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媒体曝光或法律诉讼等组合手段推动解决。

陈先生的维权拉锯战,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与三包法适用范围的盲区。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名义的选择需慎之又慎;对于车企和经销商,则需正视混动技术缺陷,避免“踢皮球”消耗品牌信誉。目前,奥迪尚未对“跳枪”问题是否属设计缺陷公开回应,事件进展仍待观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