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冬天,小区隔壁王师傅家换车,拉我一起去看。进了4S店,销售脸上那笑,比咱过年回老家还热情。我们挑了台合资轿车,王师傅想着攒钱了,想直接全款。结果销售的脸,说变就变——活像欠了他1万块。这事我回家跟老妈说,她还嘀咕我是不是多心,后来才发现,谁要是全款买车,在店里还真就得当“透明人”。
“全款你不用想优惠,我这利润就几个点。”销售随口就甩过来。师傅在一边咕哝,说以前都听说贷款买车便宜,全款反而贵。我那会只当是忽悠人的行话,没多理,后来在微信群里一问,消息噼里啪啦刷出来,满屏车友“补差价”“服务费忽悠”“保险捆绑”,好家伙,全是苦水。
有个在渠道做新车的表哥跟我扯过,那些4S经销门店啊,现在光靠卖裸车几乎赚不到钱,啥毛利率2%啥亏本卖车,都不是秘密了——去年有家门店亏到要变仓库,看着都心酸。真正靠赚的是后面那一串杂七杂八:贷款、保险、GPS,延保,精品装潢之类。师傅还跟我讲过,那服务费,银行不让收,可店里收起来顺手,比换轮胎还利落。你以为那钱归银行?甭信,销售自己都说,只要你贷款,金融费算下来都能抵半个月工资。
说到金融返点,我真头回听说厂家金融最高能回扣9%。车友群里有哥们晒账单:贷款三年,店里回头拿了六千返点,连销售自己都不清楚多少,都是经理批下来的。有次在门店遇到技术经理,喝口水都感慨,“你们要能全款,咱店就断粮了。”
保险这块,不少人都以为理所当然,贷款就得买店里的保险,不然批不了款。但去年我帮朋友问了下独立保险代理,同样的项目,能便宜好几千。邻居大爷买SUV还被要求必须每年续,期间不许自己去外面买保险,否则不让提前还款,这规矩听着像土匪。
还有那GPS、装潢这些“精品”,每次去店里,就会被强行推荐,特别是贷款客户,说不装批不了金融。“师傅你这必须上,合同都写明了。”技术师傅点烟的时候顺嘴就这么一句。一个导航,师傅口头价能喊到三千,你要真较真,分分钟让你怀疑是不是加了金边。
售后环节就更邪乎了,去年年底群里一人吐槽:“贷款后,保养只能店里做,外面修都不给盖章。延保卡,店里一半,人家修理厂根本认不了。”有人说这毛利率能到40%,其实小修小补利润更高。
有几款进口车型,比如过去高档小众品牌,店里全款客户压根不放优惠,贷款客户却能拿到两万价差。师傅讲了句大实话:“全款客户,钱来了就跑了,服务再也赚不回来,老板能高兴才见鬼。”
这里有点内情,厂家给门店设了金融渗透考核,每年都查,谁贷款多,返利高。你要想贷款,4S店恨不得把你祖宗十八代的信息都填进去——零利息也不是白送,利息表面上厂家补贴,实际上变着法把服务费、保险的钱都赚回来。去年有家外资银行提前还款要收公里费,听着可乐,实则一算,不如多砍几千裸车价。
有个行业段子出过小乌龙:有新车主“长贷短还”,先贷款拿低价,几个月后提前还款,打算让厂家补贴自己。实则好多人忘了提前还款违约费,银行说了,不管你薅不薅,手续费小几千照收,最后有可能还吃亏。这个招,老司机才会用,前提是把细则问清楚。
用车者吐槽里,我还见过奇葩事儿。去年一哥们买二手新车,发现官方延保压根没跟金融公司联通,全款车主躺枪,延保作废。销售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说厂家流程半年前刚变,“别问太细,这一行里不是都明白。”
还有养护八卦。听说现在有门店暗中勾结保险代理,强推“套餐”式理赔,理赔一单计提三重手续费。老胡修理厂门口挂块牌子:“坚决不做4S延保客户。”不是玩笑,车主回头补贴真不少。
偶尔几个同行在茶馆里聊起这事,总有人叹:买车,选全款的脸黑,选贷款步步被套路。其实哪个套路总有人知道,但真到签合同那一刻,这账你都得自己细算。厂家返利、金融服务费、GPS捆绑、保险强推——明白点不吃亏,有些门路也不见得能全省下来。
上个月有群友感慨,自己抢到优惠结果发现多花了两千做环保装潢,还以为捡了便宜。车主小张问我:“你觉得车最省钱是哪种?”我说,东拼西凑、胡砍乱问、蹭活动,最后其实折腾一圈都是4S店变着花赚的钱。没人能明白太透,卖车那行,从来就是赚厚道人的钱。
至于这些套路会不会有变,有人说以后都网上看车、线下提车,金融和保险都自选。现在呢,4S依然还是靠这些羊毛活着。伙计、销售、师傅,到底对谁笑,还是取决于你啥方式付款。
前天晚上,群里有个哥们闪现:“贷款那张GPS卡,塞床底吃灰半年,终于拿去退了,店里退了200块,还笑话我是‘老实人’。”有的技术大哥话糙理不糙:“车行里边也靠死脑筋的人养活。”这事儿,说透了也算一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