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闪计划”发布,纯电时代已经到来?

比亚迪“天闪计划”发布,纯电时代已经到来?-有驾

之前总听人说纯电汽车充电慢是硬伤,要么是在家慢充一晚上,要么是在外面快充等半小时以上,赶上节假日跑高速,找桩排队能排到怀疑人生。

现在突然说 6 分钟能充 100 度电,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进,更像是给整个纯电行业踩了一脚油门,把最让人头疼的 “充电焦虑” 给狠狠往回拽了一把。

不过绵也没立刻兴奋过头,毕竟技术参数看着厉害,落到实际用的时候还得看细节。

比如 1000kW 的超充桩,真能做到 6 分钟充满 100 度电吗?

冬天低温的时候会不会掉链子?

还有这桩什么时候能多起来,总不能只在比亚迪 4S 店才有吧?

带着这些疑问,绵想好好聊聊这个 “天闪计划”,还有它到底能不能让纯电时代真的到来。

比亚迪“天闪计划”发布,纯电时代已经到来?-有驾

天闪计划不只是 “快”,更是补上了纯电普及的 “最后一公里”

懂的都懂,纯电汽车这些年进步真不小。

早个十年,纯电车续航也就 100 多公里,冬天开空调还得打五折会谁买谁是 “勇士”;

现在不一样了,随便拉个纯电车,续航 500 公里都是起步,好点的能到 700、800 公里,续航焦虑其实已经缓解了不少。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 充电慢,这成了纯电普及的 “最后一公里”。

就拿绵身边的朋友来说,有个买了纯电车的,平时市区开着挺爽,周末想带家人去周边玩,来回也就 300 公里,按理说续航够,可他总犹豫。

问他为啥,他说 “去的时候怕高速充电桩排队,回来的时候万一剩电不多,还得等充电,一耽误就是大半个钟头,不如开油车省心”。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不选纯电,不是觉得续航不够,是怕充电耗时间。

比亚迪“天闪计划”发布,纯电时代已经到来?-有驾

而比亚迪这 “天闪计划”,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

公开信息里说,它的超充桩峰值功率能到 1000kW,最高电压 1000V,最高电流 1000A,理论上 6 分钟就能充 100 度电。

绵给大家算笔账,100 度电差不多能让一辆续航 500 公里的纯电车跑满,6 分钟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在服务区停下车,去趟厕所、买瓶水,回来车就充好能走了,跟加油的时间差不多。

这要是真能普及,谁还会因为充电慢不选纯电呢?

更让人在意的是低温充电的问题。

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冬天纯电车不仅续航缩水,充电还特别慢,有时候零下十几度,快充得 1 个小时才能充到 80%,冻得人在车里待不住。

可 “天闪计划” 里提了一嘴,零下 30℃也能 10 分钟快充到 80%,这可不是简单的功率提升能做到的。

绵猜测,这背后应该是电池热管理技术的升级,比如用电机余热给电池保温,或者有专门的加热系统,不然这么低的温度,电池活性低,根本吃不下这么快的电流。

这一点对北方用户太重要了,之前很多北方人觉得纯电冬天没法用,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纯电的受众面不就更广了吗?

比亚迪“天闪计划”发布,纯电时代已经到来?-有驾

有人觉得,不就是充电快了点吗,至于吹这么厉害?

绵倒不这么想。

纯电汽车发展这么多年,从续航短到续航长,从安全隐患多到现在刀片电池、CTP 技术让人放心,每一步都是解决一个大问题。

现在充电慢就是最后一个大问题,解决了它,纯电汽车跟燃油车比就没啥明显短板了 : 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保养简单,现在充电又快,还有啥理由选燃油车呢?

所以绵认为,天闪计划的意义不只是 “快”,更是把纯电普及的最后一道坎给迈过去了。

从 “造桩” 到 “建生态”,比亚迪下的是一盘大棋

很多人看天闪计划,只看到了那个 1000kW 的超充桩,觉得比亚迪就是造了个厉害的桩。

但绵仔细琢磨了一下,事情没这么简单。

参考里提到比亚迪要建 “光储充一体站”,这个点才是关键,说明比亚迪不是在单独造个桩,而是在搭一个 “车 - 桩 - 光 - 储” 的生态闭环,这盘棋比单纯造个车或桩大多了。

啥是 “光储充一体站”?

绵给大家科普下,就是这个充电站不仅能充电,还能自己发电靠光伏板、自己储电靠储能电池。

白天太阳大的时候,光伏板发电,一部分直接给充电的车用,用不完的就存在储能电池里;

晚上电价低的时候,再从电网买电储起来;

等到白天充电高峰,电网负荷大的时候,就用储存的电给车充电,不用跟居民用电抢资源。

懂的都懂,这好处可太多了 : 对电网来说,不用因为充电车多就扩容,减少了电网压力;

对用户来说,充电价格能降下来,毕竟光伏电和夜间低价电成本低;

对比亚迪来说,它不只是个充电桩运营商,还成了能源服务商,赚的就不只是充电的钱了。

举个栗子这是假设的案例,毕竟目前还没公开具体站点,比如某条高速服务区建了这种光储充一体站,夏天中午充电的车特别多,要是只靠电网供电,很可能会跳闸或者电压不稳,充电速度变慢。

但有了光伏和储能,白天用光伏电,不够了再用储能的电,根本不用麻烦电网,用户充电还是 6 分钟满电,价格还比普通充电桩便宜个两三毛钱一度,你说用户会不会更愿意来这充电?

久而久之,这个服务区的车会越来越多,比亚迪的充电业务也能做起来,这就是生态的好处。

而且绵注意到,比亚迪不光搞光储充,还在搞储能项目。

据了解,它跟沙特签了 12.5GWh 的储能合同,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储能项目。

这说明比亚迪的储能技术是过硬的,不然也拿不到这么大的订单。

把储能技术用到充电站里,其实是技术复用,成本能降不少。

不像有些企业,造充电桩就是造充电桩,还得找别人买储能电池,成本高不说,兼容性还不一定好。

比亚迪自己造电池、造储能、造充电桩、造车,所有环节都自己把控,这就形成了 “护城河”,别人想抄都难。

重点是,这个生态不只是服务比亚迪的车,以后其他品牌的纯电车要是符合标准,也能来充。

绵认为,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 要是只给比亚迪的车充这个生态的规模做不大;

开放给所有车,充电桩的利用率高了,赚钱多了,就能建更多的桩,形成良性循环。

就像现在的加油站,不管你是奔驰宝马还是吉利长安,都能去加,加油站才能遍地都是。

纯电要普及,充电桩也得这样,开放、共享才是王道。

还有个点,绵觉得挺有意思 : 比亚迪的 “天闪计划” 跟它的智驾技术、芯片技术是连在一起的。

据了解,比亚迪要提高智驾芯片的国产化率,还要让 10 万级车型标配高阶智驾。

以后你开着比亚迪的车,导航到的天闪超充站,车自己停到充电位,自动插上充电枪,你在车里看会视频,6 分钟充好电,车又自己启动继续上路,全程不用你动手。

这才是未来的出行场景,不只是充电快,还得智能、方便。

比亚迪现在把充电、智驾、芯片都往一块凑,其实就是在打造这种 “无缝出行” 的体验,这可比只解决充电快要高明多了。

纯电时代要真来,还得靠 “基建跟上 + 成本下降 + 车型普及”

虽然天闪计划看着很美好,但绵也得说句实在话:纯电时代要真到来,光有个厉害的超充技术还不够,还得有三个 “助攻”: 基建跟上、成本下降、车型普及。

少了任何一个,都只能是 “半拉子工程”。

先说说基建的问题。

现在比亚迪的天闪超充桩主要在 4S 店,据了解,要扩展到城市核心区、高速服务区和商圈,但这得花时间。

你想,建一个光储充一体站,得找场地、装光伏板、放储能电池、装超充桩,还得跟电网公司协调,不是说建就能建的。

绵查了下数据截至 2025 年公开信息,目前我国的超充桩大概有几百万个,但大多数是 400V 或 800V 的,1000V 的天闪桩估计也就几百个,主要在几个大城市的比亚迪 4S 店。

要是你住在小县城,或者跑的高速没覆盖天闪桩 6 分钟快充跟你也没啥关系,该等还是得等。

有人觉得,慢慢来呗,总会建起来的。

绵倒觉得,得加快速度,最好能跟高速路的建设同步。

比如新建一条高速,直接把天闪超充站规划进去;

existing 的高速服务区,逐步改造加装。

还有社区,要是小区里能装天闪桩更方便了,下班回家停楼下,6 分钟充满,比在家慢充还省事。

不过社区装桩有个问题,很多老小区的电网容量不够,装不了高功率桩,这就需要跟电网公司合作,给小区电网扩容,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所以绵认为,基建跟上不只是比亚迪一家的事,还得有政府、电网公司的配合,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才能让天闪桩快点遍地开花。

再说说成本的问题。

1000kW 的超充桩,技术含量高,成本肯定不低。

参考里没说具体成本,但绵猜测,一个天闪桩的成本可能是普通 800V 超充桩的两三倍。

成本高了,充电价格会不会也高?

要是充 100 度电要花 200 块,比普通充电桩贵 50 块用户可能就不愿意用了,宁愿多等会也不想多花钱。

好在比亚迪有光储充一体站,能降低用电成本,要是能把充电价格控制在跟普通超充差不多的水平,用户才会买账。

还有车型成本的问题。

天闪计划的超充技术,一开始只搭载在汉 L、唐 L 这些高端车型上,这些车的价格估计得 20 万以上。

大多数人买的是 10 万 - 15 万的车型,要是这个价位的车也能用上天闪快充纯电才能真普及。

绵认为,比亚迪肯定会把技术下放,毕竟它之前就干过这种事 : 比如 DM-i 混动技术,一开始在高端车上用,后来下放到秦 PLUS、宋 PLUS 这些平民车型,销量一下子就起来了。

天闪技术也一样,等技术成熟了、成本降了,肯定会下放到 10 万级车型。

不过这得等多久?

绵猜测,可能得 1-2 年,毕竟技术下放需要时间优化和测试,不能急着赶工,不然会出问题。

最后是电池寿命的问题。

很多用户担心,快充速度这么快,会不会影响电池寿命?

比如本来电池能用 8 年,用了快充只能用 5 年反而不划算。

参考里提到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针对超快充做了优化,绵给大家解释下,刀片电池的结构比较特殊,电芯是长条形的,散热面积大,能承受快充带来的热量;

再加上比亚迪的电池管理系统,能精准控制每个电芯的充放电,避免过充、过热,这样就能保护电池寿命。

不过绵还是建议,平时要是不急着用车,尽量用慢充,只有赶时间的时候才用快充,这样能更好地保护电池,毕竟慢充对电池的损耗更小。

看历史、比现在,纯电时代的到来是必然

绵有时候会翻历史资料,看看燃油车是怎么普及的。

其实燃油车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 : 比如内燃机效率低,油耗高,还经常坏;

加油站也少,加油很不方便。

后来内燃机技术改进了,油耗降了、可靠性高了;

加油站也越来越多,覆盖了城市和高速;

再加上燃油车的价格降了,从只有富人买得起,到普通人也能买,这才慢慢普及开来。

纯电汽车现在走的,其实是跟燃油车一样的路,只是速度更快。

我国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才几十万,现在已经突破 3000 万了;

充电桩从十年前的几万根,到现在的几百万根,增长速度远超当年的加油站。

天闪计划的超充技术,就是纯电普及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就像当年燃油车的内燃机技术突破一样,解决了最核心的痛点。

而且我国有个优势,就是政策支持力度大。

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双积分政策,再到碳中和目标,国家一直在推着新能源汽车发展。

比亚迪的天闪计划,其实是跟国家战略契合的 : 国家要实现碳中和,就得减少燃油车的使用,推广纯电汽车;

天闪计划解决了纯电的充电痛点,能让更多人买纯电,正好符合国家的战略方向。

有了国家的支持,纯电汽车的普及速度肯定会更快,这是燃油车当年没有的优势。

还有我国的产业链优势。

比亚迪不只是造车,它还造电池、造芯片、造充电桩、造光伏板、造储能设备,整个产业链都在国内。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成本能降下来,技术迭代速度快,还不怕被别人 “卡脖子”。

比如芯片,要是依赖进口,别人断供了,智驾系统就没法用;

但比亚迪自己造芯片,国产化率能到 85%,就不用担心断供的问题。

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是老外很多车企没有的,也是我国纯电汽车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人觉得,现在燃油车还很多,纯电想取代燃油车,还得十几年。

绵倒觉得,不用那么久。

就拿一线城市来说,现在很多人买第一辆车就选纯电,因为限行政策松,使用成本低;

很多出租车、网约车也都换成了纯电,因为天天跑,省下来的油钱很可观。

再过 5-10 年,等天闪这样的快充技术普及了,充电桩覆盖到每个社区和高速,10 万级纯电车也能快充了,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大幅下降,纯电会成为主流。

网友开玩笑说 “以后加油站要改成充电站了”,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就像当年马车被汽车取代一样,燃油车被纯电车取代也是必然。

比亚迪的天闪计划,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让纯电时代来得更快、更顺利。

最后绵想说

比亚迪的 “天闪计划”,确实让纯电时代离我们更近了一步,但它不是 “万能钥匙”,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

基建需要时间跟上,成本需要时间下降,车型需要时间普及,这些都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不过绵对纯电时代的到来很有信心。

毕竟技术在往前走,国家在支持,企业在努力,用户也在慢慢接受。

以后我们开纯电车,可能就像现在开燃油车一样 : 想在家充就在家充,想在外面快充就快充,6 分钟满电,想去哪就去哪,再也不用焦虑续航和充电时间。

至于纯电时代到底什么时候来?

绵觉得,可能是 3-5 年,也可能是 5-10 年,但不管多久,方向是对的。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看着这个过程慢慢发生,要是有条件,也可以试试纯电车,感受下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毕竟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得跟上脚步,不是吗?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