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国庆车市疯了!奔驰狂降17万,合资SUV8万开走,早买的人哭晕了
谁能想到2025年国庆车市会这么卷?
我一朋友,去年8月刚下定那辆奔驰GLA,差不多花了28万。
结果几天前,看到行情又大跳水,差不多只剩下10万出头了。
他说:这算是亏了?还是赚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
我自己心里也在打鼓。
你知道吗?今年国庆,差不多60多款SUV直接骨折。(这段先按下不表)
降幅超过30%的车型也不是少数!
豪华品牌带头掀桌子,这场价格战真是多年未见的激烈。
最狠的莫过于奔驰。EQB和GLA,直接掉了17.5万、14.9万,
相比起年前的售价,降幅快要50%。这幅度让我想起以前老批发市场,
降价到几乎不赚钱了都在卖。
宝马的ix,直接狂降32.99万,我都怀疑是不是写错了(这种推算没细想过,但感觉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劲头)。
路虎发现运动版,也掉了个18.5万,简直跟成本价都挨得很近。
这句话说出来,估计车厂师傅都要掉头走人:还能不折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前20的降价车型里,光豪华品牌就占了12个。
以前看沃尔沃XC60那点折扣,就觉得靠谱,现在折扣也快14.99万了。
路边修理厂的小老板,现在估计都在提前找客户:来,别怕贵,咱们帮你套利?
但别以为只有豪车在疯狂。
国产家用SUV一样不逊色:哈弗H6降4万,本田CRV直降将近6万,途胜的起步价都快跌破10万了。
途岳这些合资SUV,直接7-8万就能搞定,以前这价格,只能买个入门国产。
这价格走势,瞬间把国产车的心态从打价格战变成货真价实。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关注吗?其实我有个疑问(这段先留白)——
走量车的降价,终端卖得那么便宜,利润还能维持吗?
有人说,这是车企年末冲销量的无奈,
有人担心,降价是不是要牺牲掉配置和质量?我也不知道。
我爬了点资料,发现一些车厂的成本区间其实能给他们留点空间。
一辆合资SUV的生产成本,估算大概在7-8万。
(这数字不一定准,只是我猜的。)
如果他们放出14万的优惠,也就是说,出厂价才3-4万,利润空间其实还挺大的吧?
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车会更缩水?
我得说,听到这点,我就有点担心——这不是打折变缩水的前兆吗?
我也反思。
我们常说降价促销,是真的促销还是陷阱?
毕竟,很多车主靠着早买早享受赚到便宜,但也有人觉得现在买就是赔,得再等等。
我自己也在纠结——
如果放眼2024,真有今年不买,明年买更划算的可能性?
还是,市场这么疯狂,早买早享受才是真正的底线?
心里有个疑问:
你觉得,车价的瘋狂能持续多久?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看供应链。
这次的降价,一方面是疫情后逐步恢复的物流通畅;
另一方面,是各大厂家面对年底冲销量的压力——
去年国内的供应链大乱,一辆车的零件可能得跑3、4次补货,
现在这种情况改善了,价格反而变得更弹性。
但全球的芯片和钢材都还在涨价(或者说涨的节奏慢一些),
车厂的利润压缩了吗?这个问题很微妙。
我还记得,朋友的一句话——厂商不赚钱,怎么还能保证质量?
说白了,降价这事,不能只看表面。
他们给出的理由不是缺货就是年底冲量,但实际操纵起来,也暗藏玄机——
优先推出新车型、推出限时优惠,或者用低价吸引流量,
这不就是商场打折的套路吗?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多想,
咱们买车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抄底?
一个不小的角度是:你能想到,降价之后车的保值率会不会变低?
这不光我猜测,几年前的特斯拉,就是个涨价或降价都在市场里打架。
我估算,百公里的养护成本大概在0.5元钱左右,
短时间内如果车变得便宜,二手的折旧是不是也会加快?
大概这是我唯一关心但又无法核实的事——
你觉得买了降价车,几年后还能卖个好价钱吗?
(这段先不说)
在这个价格血拼的世界里,谁还能不问:到底该不该趁机出手?
我说,虽然价格诱惑很大,但买车,别只看价格。
我得坦白告诉自己:
我还是很怀疑,买车抄底真的是个聪明选择吗?
这场降价潮,会不会让车的质量变得面目全非?
或者,这只是短期的价格战,而车市会不会又变得理性一点?
晚上回家,我还在想,
这次的疯狂降价,真正的受益者是谁?
是早买车的人,哭了?还是后来追低价的刚需族?
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市场的套路,总让人感觉像玩了一场盲盒。
对了,最后留个问题:
你是否还会为了那份便宜盯着屏幕,果断出手,还是要再等等?
谁知道,下次的降价,哪个品牌,又会出什么新花样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