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云南3100公里不充电,一台7座MPV让我重新理解了“续航自由”这四个字
油表指针划过最后一格的时候,我正在云南临沧的盘山公路上。
这条路没有充电桩,往前三十公里是个小镇,往后五十公里是无人区。换作两年前开纯电车的我,此刻手心大概已经开始冒汗。但那天坐在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驾驶座上,我只是瞟了一眼仪表盘——综合续航还剩四百多公里,够了。
车上六口人,后备箱塞满了露营装备,空调开到22度,音响放着周杰伦。老婆在副驾刷短视频,两个孩子在第三排睡得正香,岳父岳母在第二排小声聊天。这台车从北京出发,穿过秦岭、绕过蜀道、翻过横断山脉,三千一百公里,我只在服务区加过两次油。
关于续航这件事,数字会骗人,体感不会
官方标的1602公里CLTC综合续航,老实讲,刚看到这个数字我是持保留态度的。跑了这趟长途才明白,续航焦虑这东西,跟数字本身关系不大,跟“确定性”关系很大。
纯电车主都懂那种感觉:电量掉到30%就开始心慌,掉到15%恨不得关掉空调、关掉音响、把车窗也摇上省那零点几度电。增程的逻辑不一样,它给你的是双重保障——63.3度的大电池加上60升油箱,两套能源系统互为备份。
这趟跑下来,纯电续航452公里基本靠谱,在城区日常代步绑绑有余。上了高速切增程模式,亏电油耗实测在6升多一点,92号汽油随便加,偏远山区的两桶油加油站也能应付。
有意思的是那套AI能量管理。过秦岭那段连续下坡,系统自动切回纯电模式回收能量;进入平原路段又无缝切换增程。全程不用手动干预,它比你自己还会算这笔经济账。
第三排终于不是“惩罚座”了
跑长途之前,我岳父一直念叨要坐第二排。毕竟在传统认知里,MPV第三排约等于小板凳加蜗牛壳,两百公里下来腰酸背痛是标配。
结果这趟下来,老爷子反倒爱上了第三排。960毫米的头部空间,腿能伸直,座椅能放平,靠背角度随便调。他说躺着看窗外风景,比坐着舒服。
更让我意外的是那个180度全平模式。露营那晚,把第二第三排座椅全部放倒,铺上气垫床,一家六口居然都能躺下。两个孩子在车里蹦跶,愣是没觉得挤。
这空间是怎么变出来的?听说是把油箱、排气这些零部件往后桥集成了,省出来的地方全给了乘客。工程师的脑子,有时候比设计师还值钱。
防晕车这事,得单独拿出来说说
家里老人晕车,这是很多人买MPV时不会优先考虑、但买完最后悔的事情。
传统MPV底盘软,过弯侧倾大,走山路颠簸明显,坐后排的人很容易犯恶心。这台车配了双腔空气悬架,据说有一套什么6D防晕车算法,实时调节悬架软硬。
具体参数我说不上来,但体感很直接:过盘山公路那种连续发卡弯,岳母全程没喊停车休息。对于一个晕车二十多年的人来说,这大概算是某种奇迹。
后轮转向的实用性也超出预期。5.4米的转弯半径,在丽江古城边上那些逼仄的小巷里掉头,比我以前那台紧凑型SUV还灵活。开惯了大车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安静,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奢侈
增程车有个天然劣势:发动机启动的那一下,总归有点动静。
但这台车的静谧性确实做得可以。120时速巡航,车内正常音量聊天没有任何问题。增程器介入的时候,如果不是刻意去感受,根本察觉不到。据说是用了什么主动降噪技术,把增程器的声音压到了极低的水平。
孩子在后排睡觉,老婆在副驾打电话谈工作,互不干扰。这种体验,以前只在某些六七十万的德系车上感受过。
开了八年车,换过四台,我越来越觉得:选车这件事,参数只能参考,得自己坐进去跑一趟才知道合不合适。
这台X9增程版或许不完美,比如没有四驱版本让一些户外玩家遗憾,比如那个前脸造型见仁见智。但对于我这种一家老小经常出行的用户来说,它解决了续航焦虑、解决了空间矛盾、解决了舒适性痛点。
三十多万的价格,换来不用纠结充电还是加油的从容,换来全家人长途出行不遭罪,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下次计划去新疆,单程四千公里,心里居然没什么负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