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

最近,关于汽车的一场大测试在网上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和争议。

这个测试是由一个叫“懂车帝”的平台举办的,他们找来了市面上差不多四十款热门的新能源车,像是问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当然也包括特斯拉,然后在一个封闭的高速公路和模拟的城市道路里,考验这些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到底怎么样。

结果出来以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排在第一第二的,居然都是特斯拉。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懵了,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现在国产车的智能驾驶技术,特别是像华为、小和小鹏这些,一直宣传得非常厉害,硬件配置也高,又是激光雷达又是高像素摄像头的,按理说不应该输给那个只用摄像头的特斯拉呀。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于是,网上就炸开了锅,各种说法都有。

有人说,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国产智能驾驶技术其实都是吹出来的,一到真格的时候就不行了?

也有人怀疑,这个懂车帝是不是收了特斯拉的钱,专门给它做了个“特调版”测试,结果不公平?

那么,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看呢?

是我们的车真的技不如人,还是这个测试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一点一点把这件事捋清楚。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考试的卷子出得合不合理。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懂车帝这次设置的场景确实非常刁钻,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但又非常极端的危险情况。

比如在高速上,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项目叫“消失的前车”。

具体是这样的:你的车以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开着辅助驾驶,前面有一辆车正常行驶,突然,这辆车向旁边变道躲开了,这时候你才发现,它后面原来藏着一辆因为事故停在路中间的静止车辆。

留给你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这对任何辅助驾驶系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结果是,三十多款车里,只有少数几辆车成功避开了,大部分都直接撞了上去。

这个结果确实让人心惊。

但是,很快就有人从视频里看出了问题。

他们发现,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外部条件似乎并不完全一样。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有的车在测试时,旁边的车道是空的,系统想变道躲避就比较容易。

可轮到另一些车测试时,旁边车道正好有别的车开过来,这样一来,就算系统想躲,也无路可躲了。

这就好比考试,给不同的考生出的题目难度不一样,那最后的分数自然就很难说有多公平。

懂车帝方面的解释是,他们想尽量模拟真实的高速路况,而真实路况本身就是充满随机性的。

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对于一个横向对比的评测来说,变量不统一,确实会影响结果的公信力。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跟车距离”的设置。

测试中,所有车辆的跟车距离都调到了“中等”挡位。

听起来很公平,但问题在于,每家车厂对“中等”这个词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比如,特斯拉的“中等”距离可能设定在60米,而我们一些国产车的“中等”距离可能只有30米。

同样是130公里的时速,60米的距离意味着系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危险、计算路线并执行刹车或避让;而30米的距离,基本上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系统还没反应过来可能就撞上了。

这个起跑线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后面的比赛结果自然也就有失偏颇了。

此外,只测试一次就下结论,也显得有些仓促。

辅助驾驶系统受到当时天气、光线、传感器状态等很多因素影响,表现会有波动,一次的成功或失败,并不能完全代表它在所有情况下的稳定能力。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瑕疵就全盘否定这次测试的意义。

相反,它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很多沉浸在“硬件堆料”中的人和企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普遍认为,我的车上装的激光雷达比你多,摄像头比你贵,那我的智驾就一定比你牛。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但这次测试狠狠地打了这个观念一巴掌。

一些堆满了顶级硬件的车型,在某些场景下表现得并不好,反而是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凭借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脱颖而出。

这说明,硬件固然是基础,但决定智能驾驶上限的,是软件算法这个“大脑”。

这次测试至少把行业的关注点,从单纯比拼硬件,拉回到了比拼软件能力和安全策略的正确轨道上。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它告诉所有车企,别光想着怎么宣传,更要想想怎么在最危险的时候,系统能有一个最可靠的保底方案,这才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真正的负责。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举办这次测试的懂车帝。

很多人质疑它的动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双重身份。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它既是一个评测汽车的媒体,又是一个卖汽车的平台。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里,裁判员同时还是其中一个队的教练,大家自然会怀疑他吹的哨子公不公正。

懂车帝的评测模式,确实比传统机构那些枯燥的数据报告要吸引人得多,它把评测做得像一场充满悬念和冲突的竞技比赛,非常适合在短视频时代传播,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

从商业角度看,这次策划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评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当评测和商业利益捆绑得太紧时,就难免让人担心它的立场会不会有所倾斜。

一个榜单出来,“特斯拉完胜,国产不行”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可能影响很多人的购车决策,这对那些在日常使用中明明表现不错的国产品牌来说,是不公平的。

所以,如果懂车帝真的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有公信力的评测机构,可能需要考虑如何让评测业务更加独立和透明,比如公开评测的详细标准,甚至可以邀请各家车企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规则,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有说服力。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最后,我们来说说这次的“冠军”特斯拉。

它真的就那么无敌,纯视觉方案就是未来唯一的答案吗?

也别急着下结论。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在几个月前,同样是懂车帝,在北京的真实城市道路上直播测试了特斯拉最新的FSD全自动驾驶系统。

那次测试的结果可以说是非常糟糕,车辆在复杂的路况中频繁违规,压实线、走错车道,完全像一个不熟悉中国交通规则的新手司机。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最新的系统在真实道路上水土不服,反而是老款车上的旧系统在封闭场地的极限测试中表现优异。

这恰恰说明,任何技术方案都有它的长处和短板。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强大,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天生的缺陷。

特斯拉夺冠惹争议,懂车帝榜单翻车,网友怒喷不专业-有驾

比如,在面对强烈的日光眩光,或者在浓雾、暴雨等能见度极差的天气里,摄像头的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就像人眼一样。

如果摄像头“看不清”了,再聪明的“大脑”也无计可施。

而激光雷达这种硬件,恰好可以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的补充。

所以,现在就断言谁胜谁负还为时过早。

总而言之,这次懂车帝的测试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透过这些争议,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那就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智能驾驶”,都还只是“辅助驾驶”,它们是工具,而不是可以完全替代人类的司机。

在任何时候,我们驾驶员都必须保持警惕,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安全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机器,是极其危险的。

而这样的争议和讨论,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它能促使企业更加务实,不再只是停留在宣传口号上,而是真正去解决那些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问题。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现状和局限,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