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啊绵琢磨着,这降价肯定不是平白无故的,得从市场大环境说起。
懂的都懂,这两年国产新能源车杀得有多厉害,就拿比亚迪秦 PLUS 来说,以前合资燃油车根本不把它放眼里,现在人家 7 万多起步,配置还高,大屏、智能互联、辅助驾驶都给配着,反观之前的合资家用车,10 万以内想有这些配置?
门都没有。
本田作为合资里的 “老大哥”,要是还抱着以前的定价策略,肯定没人买账。
举个栗子,我邻居去年就纠结过,一边是 12 万的思域低配,啥智能配置没有,连倒车影像都得加钱;
一边是 9 万的秦 PLUS,啥都有,最后他选了后者,你说这换谁不这么选?
但话说回来,大家也别光看价格低就冲,这里面还是有 “门道” 的。
啊绵问过做汽车销售的朋友,他说这次降价的车型里,确实有一部分是经销商清库存的车,比如有些是去年的款,或者是展车、试驾车,虽然车况没问题,但毕竟不是最新批次,这点大家得注意。
还有就是低配版的问题,「8 万多的思域」基本都是最低配,没有无钥匙进入、没有胎压监测,甚至连中控屏都比中配小一圈,要是家用的话,后期加装这些东西也得花不少钱。
我另一个朋友就踩过这坑,买了低配车,后来加装倒车影像、雷达,前前后后又花了 5000 多,算下来跟中配也差不了多少,早知道当初就多加一万上中配了。
再说说本田为啥敢这么大幅度降价,其实背后也是有无奈的。
大家都知道,本田的优势一直是燃油发动机,比如「1.5T 地球梦发动机」,以前说起动力强、油耗低,本田肯定有一席之地。
但现在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个优势就不明显了,电动车扭矩大、加速快,还不用油,日常通勤成本比燃油车低太多。
而且本田的新能源车型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不管是纯电还是混动,销量都比不上它的燃油车,要是再不保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以后日子就更难了。
就拿去年的数据来说,本田在中国的燃油车销量下降了 15%,而新能源才占总销量的 8%,这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这次降价其实是想通过燃油车稳住基本盘,给新能源车型争取点时间。
还有个点啊绵觉得挺重要的,就是现在消费者的需求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买合资车,大多是看重品牌和耐用性,觉得开出去有面子,质量也靠谱。
但现在年轻人买车,更看重智能配置和使用成本。
比如我表弟,刚毕业准备买车,他就说 “我不管是不是合资,只要车机能连 CarPlay、能语音控制空调,油耗或者电费低就行”。
而本田的车机系统,虽然支持 CarPlay,但跟国产新能源的智能座舱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比如不能连续对话,也没有车载微信这些功能。
所以这次降价,其实也是在弥补配置上的不足,用价格来换消费者的容忍度。
当然了,本田这次降价对整个市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以前合资家用车的价格一直很坚挺,就算有优惠,幅度也不大,现在本田带头降了,其他合资品牌肯定会跟着动。
比如大众朗逸、日产轩逸,之前优惠也就 2-3 万,说不定接下来也会加大优惠力度,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有更多便宜又靠谱的选择。
而且对自主品牌来说,这也是个倒逼自己进步的机会,不能只靠低价竞争,还得在技术、配置上继续升级,这样整个车市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有个问题大家可能没考虑到,就是保值率。
很多人买本田,除了耐用,还因为它保值率高。
比如以前思域开三年,还能卖个 10 万左右,折旧率不算高。
但现在新车直接降到 8 万多,二手思域的价格肯定会受影响,说不定开三年只能卖 7 万多了,这对那些打算开几年就换车的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啊绵身边就有个做二手车的,他说已经收到好几个车主的咨询,问自己的思域还能卖多少钱,都担心降价影响二手价,这也是买降价车之前得想清楚的事。
从个人角度来说,啊绵觉得这次本田降价确实给家用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但选车的时候不能只看价格。
要是你经常跑高速,对动力有要求,又不喜欢充电 8 万多的思域确实值得考虑,毕竟「1.5T 发动机」的动力摆在那,百公里加速 7.9 秒,比同价位的电动车加速还快,油耗也就 6.5L 左右,一年跑 1 万公里,油费也就 5000 多块,不算贵。
但要是你主要在市区通勤,每天就开 20-30 公里新能源车型可能更合适,毕竟电费比油费便宜多了,而且还不用保养发动机,省心。
还有一点得提醒大家,买车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库存车,有没有质保,保养政策是啥样的。
据小道消息,有些经销商为了清库存,会把质保期限缩短,或者不送首保,这些细节要是没问清楚,后期很容易扯皮。
,提车后发现空调有问题,经销商说库存车不在质保范围内,最后花了 2000 多自己修的,别提多郁闷了。
话说回来,这几年车市变化是真快,以前合资车垄断家用车市场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都起来了,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本田这次降价,其实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做法,要是还抱着以前的老观念,觉得自己是合资品牌就高人一等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