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与底价之间的落差,揭开了广汽菲克核心资产拍卖的最后一幕。这场交易在历经五次流拍后,终于在第六次拍卖中尘埃落定。由于前期整体打包出售无人问津,管理人最终调整为分拆拍卖,分别以6.02亿元和3.48亿元成交。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为债权人争取到了部分受偿空间。
先看设备包的成交过程,因为竞争激烈,所以吸引了9名竞拍者轮番出价。经过多达76轮的加价,江苏卫正建设有限公司最终以3.48亿元摘牌,并且溢价率高达75.7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土地与建筑物包,只有蓝思科技一家出价,最终以底价6.02亿元成交。可见,同样的资产品类,市场热度和竞价态势差别很大。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仅在于资产用途,还因为买方背景与产业布局。设备包对制造业承接方的吸引力较高,所以竞争充分;而土地与建筑物更多涉及长期投入,因此风险与收益评估更为谨慎。另外,因广汽菲克已破产,资产未来运营价值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部分买家的观望。
这次调整拍卖策略,也是出于现实考虑。此前整体出售寻求汽车行业投资人无果,因此管理人改为拆分销售,以增加变现概率。事实上,初始起拍价总额为19.15亿元,但无人应价;直到起拍价降至8亿元,才迎来买家的最终接盘。这种价格断崖式下调,体现了资产处置的时间压力,也潜藏债权人让渡利益的无奈。
整体来这宗拍卖既是广汽菲克清算进程的关键一步,也是债权人权益实现的一次节点。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这样的案例提醒我们,产业资产在破产情境下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硬件,还与行业周期、买家类型和处置策略紧密相关。因此,面对类似机会,既要关注底价与溢价之差,也需衡量背后的产业逻辑与风险承受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