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懂车帝发布一则视频,标题非常唬人《216次碰撞,36车封闭高速路,生存率%?》本来以为懂车帝搞了个噱头,但是直接看完,觉得这个测试没啥问题,并且很好的展示了所谓的智驾就是辅助驾驶,就是需要驾驶员接管。
而且啊,这个事情可是央视直接联合懂车帝一起搞的项目,还封闭高速路,这么多台车一起测试,这背后的力量也许真的就是为了告诉们正确认知L2级别自动驾驶的本质——辅助驾驶。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看看主要的几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模拟高速日常驾驶前车突遇事故车变道的情况。这个模拟的车速很真实,可以看我的截图。
我在很多回答里面说过,即便是相同版本的智驾也会因为车辆形状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为感知元件的安装位置是不同的,在这个测试面也很好的表现出来这一点。
比如问界全系都测试失败,而且都在犹豫是让速还是让道,最终介于两者之间撞了上去。而同为华系智驾的阿维塔07却是毫不犹豫AEB主动刹停,最后产生轻微的追尾,但是阿维塔12又是和问界一样的情况,测试失败。而智界R7因为车身比M9矮许多,同样也触发了AEB但是就没M9表现的好。
当然我提问界系列不是因为我是华为黑粉,因为我马上要说小米了,小米SU7两台版本的车,一样失败,区别的是,问界在决策上摇摆不定,小米是提示接管略微减速后直接撞上去并退出NOA。
鲁教授提到,如果把安全和效率作为奖惩机制,那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但是目前这个情况很难直接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鲁教授提到,AEB应该是保底的决策,是必须要触发且有力量的。
但是现在都是AEB和智驾分离,很容易两套软件系统打架,这也是问界、智界、阿维塔不同车型在AEB上力度摇摆不定的原因之一。
这个测试项目里只有特斯拉MODEL 3、 MODEL Y、蔚来ES6、魏蓝山、 小鹏G6通过,其余全失败了。特斯拉能通过我个人认为是因为FSD国外的大数据其实和国内高速是比较像的,模拟了太多真人驾驶的训练方式,显然是比城区效果来的好。
蔚来ES6、魏蓝山、 小鹏G6能通过的原因就是在高速上拉远了识别距离,可以提前发现问题,这个决策方式才是优秀的方式。
PS:硬要失败里面找成绩好的,那就是阿维塔07,奔驰C,埃安RT成绩较好,顺便说句,奔驰C都没激光雷达。
第二个项目:高速修路测试。同样是很真实的模拟场景,这2年高速都在整修,我相信一直走高速的都能很明确这个模拟的真实性。
在这项测试里面,第一项的优等生蔚来ES6摇摆不定最终撞了,魏牌蓝山更是撞了桩桶还变入左侧,要不是接管,左边的测试车都要一并遭殃真的出人身伤害。而小鹏G6更是直接让你接管,完全不具备上一项测试的优秀表现。
问界M8还是和第一项一样的错误,总是在是不是变道,是不是减速摇摆不定,仿佛想让自己打出高手操作但是又没这本事,问界M7/9也是如此,但是NOA这次的减速介入却很及时,刹停了从而通过测试。同样的,阿维塔07/12、Model 3、智界R7、腾势Z9GT也是直接刹停完事了。
遇到障碍物直接刹停,我认为没任何问题,任何司机,我都建议你高速遇到障碍物优先减速甚至刹停,再去想变道的事情。
有人吐槽桩桶摆放距离过近,我觉得真挺可笑的,大太阳视野清晰很远就识别了,既然能够识别,那么问题就是出在算法的决策上出了问题。
第三个项目:夜间施工路旁停着卡车,有央视支持就是牛逼,全球第一个卡车模型做出来了还符合国标。场景设计没问题,只是这个场景很少见。
这么高的难度基本都是全挂科的结果,但是比亚迪秦L 可太无敌了,除了正常减速以外,竟然还会自己按喇叭去提醒周围的汽车,然后减速自己挂P档。我也是服了,这才是10万不到车啊。
同样的小米SU7U和理想L6也顺利通过测试,这个测试后面还有,但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看下去了,原因也很简单:很多车型第一项通过了,第二项就会失败,而第一项第二项通过的,第三项也会失败。
懂车帝这个测试并不是要测试出谁的智驾更加牛,而是告诉你们:
所谓的智驾,无非就是辅助驾驶,是需要驾驶员时刻接管的,而智驾是否优秀和车子价格更没必然联系,能够持续且大力的投入研发,才是优秀的根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