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老车迷都觉得有点看不懂了,那就是本田。

说起本田这个牌子,大家印象里都是那个技术过硬、发动机特别牛、车子开起来省心又省油的形象。

像思域、飞度、雅阁、CR-V这些车,哪个不是曾经市场上的抢手货,甚至有些车型还得加价才能提到车。

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有驾

可就是这么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最近公布的7月份销售数据,却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数据显示,本田品牌7月份在国内的终端销量只有4万4千多台,和去年同期相比,一下子就少了百分之十四点七五。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旗下所有的车型,没有一款单月销量能超过一万台的,这在过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尤其是那台曾经被誉为“平民超跑”的飞度,一个月竟然只卖出去了75辆,这个数字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是统计错了。

从今年1月到7月,本田的总销量也只有不到36万辆,同比下滑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三。

没有对比就没有反差,我们再看看和它齐名的另外两家日系品牌。

东风日产7月份卖了5万2千多台,不光没降,反而还增长了近两成;丰田就更稳了,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加起来卖了超过13万台。

这么一比,本田不仅被丰田远远甩开,甚至连一直以来的“老三”日产都赶超了自己。

这不禁让大家心里犯嘀咕:那个我们熟悉的本田,到底是怎么了?

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有驾

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卖不动了呢?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田今天遇到的困境,是几个问题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

首先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这股大浪潮面前,本田的反应实在是太慢了,而且转型的姿态也显得特别扭。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车的势头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你要是拿不出几款像样的电动车或者混动车,消费者根本就不会多看你一眼。

本田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两年也陆陆续续地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比如纯电的e:NS1、e:NP2,还有插电混动的雅阁PHEV、皓影PHEV等等,看起来产品线还挺全的。

但问题是,这些车在市场上的表现,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都算是客气的。

就拿7月份来说,卖得最好的雅滚PHEV,也只有257辆的销量,其他大部分车型的销量都只有两位数,甚至个位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本田的这些新能源车,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真心实意要做新能源,更像是为了应付政策、为了不掉队而赶工出来的半成品。

很多懂车的人都看出来了,这些车本质上还是用燃油车的平台和结构改造过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改电”。

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有驾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雅阁PHEV,你打开它的后备箱,会发现因为要安放电池组,里面有一个非常碍事的巨大凸起,严重影响了储物空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设计的妥协。

再坐进它的那些纯电车里,虽然也学着国产车一样装了一块大屏幕,但整个内饰的布局、材料的质感、操作的逻辑,都还停留在燃油车那个时代,跟现在主流国产新能源车那种简洁、科技、豪华的座舱氛围一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就好比别人都在用最新的智能手机了,你还在一个老式的按键手机上硬加了一个触摸屏,体验能好到哪里去呢?

反观丰田和日产,它们就聪明一些,选择和中国的研发团队进行深度合作,把很多设计和研发的主导权交给更懂中国市场的本地团队,所以它们推出的新车就更符合现在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市场反应自然也就好得多。

本田这种既想转型又舍不得放下过去燃油车架子的做法,显然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

其次,除了产品本身转型不够彻底,本田的定价策略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想方设法地降价促销,用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可本田的新能源车,定价却显得相当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信过了头。

比如它那款小型的纯电SUV,叫e:NS1,官方指导价竟然定在了17.5万到21.8万。

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呢?

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有驾

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这个价位已经可以买到很多尺寸更大、续航里程更长、智能化配置高出一大截的国产纯电车了。

消费者拿着同样的钱,有那么多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为一个空间不大、技术也不算领先的“油改电”车型买单呢?

本田似乎还是把自己的品牌价值看得太高了。

再看看它的燃油车,情况也不乐观。

就拿它的当家轿车雅阁来说,在经过终端优惠之后,起步价也还要13万左右,这要比它的老对手丰田凯美瑞和日产天籁都要贵一些。

另一款走量的SUV车型CR-V,起步价也落在了14万多的区间,而用同样的预算,消费者已经可以买到尺寸更大一圈的大众途观L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像大众、丰田这样市场地位更稳固的一线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用实实在在的优惠去抢占市场份额,而本田却好像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既想要保持比较高的利润,又希望销量能好看,结果就是两头都没顾上,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

这种既不肯在产品上彻底革新,又不愿在价格上展现诚意的做法,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显然是行不通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本田过去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

过去二十多年,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买本田?

销量惨淡,飞度仅卖75辆,本田遭遇中年危机?-有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冲着它的发动机技术去的,甚至有“买发动机送车”的说法。

这说明本田的发动机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出色,这是它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但是在新能源时代,这个最大的优点正在被快速削弱,甚至变得无足轻重。

电动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家对动力的认知。

电动机那种踩下去动力就瞬间爆发的体验,是任何燃油发动机都无法比拟的;而在用车成本上,一度电几毛钱和一升油八九块钱的差距,更是让燃油经济性这个卖点显得苍白无力。

当纯电动车连发动机都取消了,本田最核心的技术优势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他最厉害的独门绝技,在新时代的热兵器面前突然失效了。

当最大的优点不再是优点,那么以前可以被容忍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过去大家能接受本田车内饰用料比较普通、高速行驶时噪音比较大、车内配置相对不高等问题,是因为看重它的“三大件”。

可现在,当人们体验过国产新能源车那种安静平顺的行驶质感、用料扎实的豪华内饰、功能丰富的智能车机系统之后,再回头看本田,就会觉得这些缺点变得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科技感、是智能体验、是设计上的新潮,而本田在这些方面,恰恰是落后于主流的。

一个品牌如果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那么它的未来也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