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上市7天速调SKU,主打_听劝_优化,用户价值进配置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主角是理想汽车。

咱们都知道,现在这新能源车市场,卷得跟麻花似的,各家车企为了抢客户,什么招都使出来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理想汽车干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有点没看懂的事。

他们新出了一款纯电SUV,叫理想i8,这车刚开卖,热度还没过呢,才短短7天,理想就自己站出来说:“我们改主意了,之前的卖法不算数了,咱们重新来过。”

理想i8上市7天速调SKU,主打_听劝_优化,用户价值进配置-有驾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地改个颜色、送个脚垫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把整个产品的销售策略给推翻了。

原来,理想i8跟它的大哥们理想L7、L8一样,也分成了好几个版本,比如Pro、Max、Ultra,价格从低到高,配置也一点点往上加。

这是汽车行业最常见的玩法了,你想多要点好东西,就得多掏钱,大家也都习惯了。

可理想偏不,7天之后,他们宣布,那些复杂的版本划分全都不要了,理想i8以后就只卖一个版本,就叫i8 Max。

而且,这个唯一的版本,直接把大家最想要的那些高级配置,比如车载大冰箱、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都变成了标配,价格也直接定在了33.98万元。

这一下,很多人就犯嘀咕了。

这理想汽车是在干嘛呢?

是新车发布前没想清楚,发现卖得不好,赶紧掉头自救?

还是说,这里面有别的小算盘?

毕竟,刚上市就这么大动干戈地调整,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是根本不敢想的。

一款车的配置和价格,那都是经过千百次市场调研和成本核算才定下来的,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要弄明白这件事,咱们得先看看理想汽车自己是怎么说的,还有他们手里捏着什么样的数据。

理想的老板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很坦诚地讲,说之前给i8也分好几个版本,是他们陷入了“惯性思维”,觉得L系列这么卖成功了,i8也照搬就行。

但事实证明,这套打法在纯电车上好像行不通。

那么,是什么事实让他们这么快就醒悟了呢?

关键就在一份数据上。

根据理想自己公布的,在i8刚开始接受预订的那几天里,下单的客户里头,有高达98%的人,都直接选择了中高配的车型。

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理想i8上市7天速调SKU,主打_听劝_优化,用户价值进配置-有驾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理想汽车一件事:对于那些愿意花三十多万来买理想这个牌子的家庭用户来说,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汽车,就应该是有冰箱、有彩电、有舒服大沙发的“完全体”。

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选装件,而是必需品,是他们选择理想这个品牌的核心理由。

他们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能从A点开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能让全家人在路上都舒舒服服的“移动的家”。

想明白了这一点,理想的动作就顺理成章了。

既然绝大多数用户都想要顶配的体验,那何必还设个低配版在那儿让人纠结呢?

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的决策难度,还得让销售人员费半天口舌去解释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效果还不好。

所以,理想干脆来了个“一步到位”,把用户最看重的价值,直接写进了配置表里。

这个操作,其实是回到了他们最初成功的起点上。

大家可能还记得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当年这款车为什么能一炮而红,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

它的核心打法就是简单粗暴:不让你做选择题。

就一个版本,但是把当时同价位车想都不敢想的配置,比如好几块大屏幕、全车座椅加热通风、方向盘加热这些在五六十万豪车上才常见的东西,全部给你配齐。

用户一看,花三十多万,买到了远超这个价位的体验,而且省心,不用研究那些复杂的配置单,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如今的理想i8,就是重走了这条被验证过的成功之路。

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你,明码标价,所见即所得。

这种做法,不仅让消费者买得痛快,也让整个销售流程变得极其高效,非常符合打造一款“爆款”产品的逻辑。

当然,光有好的产品策略还不够,还得看市场给不给面子。

咱们看看i8所在的这个细分市场,也就是30万到40万价位的纯电SUV。

理想i8上市7天速调SKU,主打_听劝_优化,用户价值进配置-有驾

这个市场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特斯拉的Model Y一家独大,几乎没有一个能打的对手,其他车型的月销量能稳定超过四千辆的都凤毛麟角。

国产汽车品牌在这个领域,一直憋着一股劲,希望能有一款车站出来,打破这种被垄断的局面。

理想i8现在就扮演了这么一个挑战者的角色。

它的底气在哪儿呢?

首先,理想这个牌子在高端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

有个数据很有说服力,就在今年上半年,如果不分是烧油还是用电,只看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的SUV,理想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奔驰、宝马、奥迪和特斯拉。

这说明,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心里,理想已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豪华品牌,这种品牌势能会给i8带来巨大的流量。

其次,理想的产品线也更完整了。

以前,理想在这个价位只有增程式电动车,解决的是用户的里程焦虑。

现在,纯电的i8也加入了进来,形成了“增程”和“纯电”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这就好比,你能满足那些偶尔跑长途、担心充电不方便的用户,也能满足那些主要在市区开、追求纯电驾驶感受的用户,覆盖面一下子就广了。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理想汽车这家公司的反应速度。

7天时间,完成一次重大的产品策略调整,这背后需要的是极高的决策效率和强大的执行力。

在那些传统的大车企里,一个类似的决定可能要在不同部门之间传来传去,开无数个会,等最终方案定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而理想的这种“快”,正是它作为一家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最厉害的地方。

他们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用户的声音,并且迅速把这种声音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谁能更快地满足用户,谁就能赢得先机。

所以,总的来看,理想i8这次上市7天就大调配置,并不是一次草率的失误,而是一次非常聪明和成熟的商业决策。

它向市场和用户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理想是一家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并且“听得进劝”的企业。

这种坦诚和果断,不仅没有损害已经订车的用户的利益,反而让大家觉得这家企业值得信赖,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这一招棋,不仅稳住了i8的阵脚,也为后续像理想i6这样更亲民的车型铺平了道路,让人们对这个中国品牌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