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迪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又是裁员又是调整战略,股价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这老牌豪车品牌是不是不行了?怎么突然手忙脚乱的?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看看奥迪到底在折腾些什么。
一、奥迪的"中年危机"来得有点猛
要说奥迪最近的日子,真像是个突然失业的职场精英。2024年财报一出来,营业利润暴跌54%,中国市场销量连续三年下滑,去年直接跌破65万辆大关。更扎心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电动车销量反而跌了8%,连特斯拉的尾灯都快看不见了。德国总部一口气裁掉7500人,相当于整个公司近十分之一的员工,这手笔大得连隔壁大众都直呼"太狠"。
有意思的是,奥迪CEO德尔纳在发布会上被记者问急了,憋出一句:"跑车可是奥迪的DNA!"这话听着硬气,可转头看看店里,TT和R8两员大将早就停产了,展厅里空荡荡的,只剩下Q5、A6这些"老干部"撑着场面。就连刚上任的设计总监也承认,现在最常干的事就是翻老照片——1998年那款圆滚滚的初代TT,现在看竟然成了设计巅峰。
二、电动化这场考试,奥迪交卷太晚
要说奥迪在电动车这事上,简直就是个"拖延症晚期患者"。2019年就嚷嚷着要造电动车,结果2023年了,旗舰电动车型A8 e-tron还要等到2028年。反观中国对手,比亚迪去年卖了300多万辆电动车,小米造车才两年就拿出支持800V超快充的车型。德尔纳嘴上说着"要在2025年前推出25款新车",可懂行的一听就摇头——这些车用的还是大众的"老平台",就像给智能手机装了个翻盖手机的心脏。
最尴尬的要数长春的新工厂。原本计划2024年投产的PPE电动平台,硬是拖到2025年还没动静。等它真造出车来,蔚来的ET7都该出第三代了。有经销商私下吐槽:"现在店里一个月能卖10台电动车就算烧高香,展车落灰落得能写毛笔字。"
三、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
要说奥迪在中国遇到的麻烦,那真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上汽奥迪折腾了6年,结果搞出个不伦不类的A7L,后排空间还没网约车宽敞。经销商库存积压得能堆成山,有4S店老板苦笑:"现在卖奥迪比卖白菜还难,白菜还能论斤称。"
更绝的是智能化这块。奥迪说要和华为搞自动驾驶,结果合作发布会开完就没了下文。反观问界M9,人家激光雷达都装了三颗,奥迪这边连个自动泊车都要选装。有车主在论坛吐槽:"我那台e-tron导航去充电站,结果给我导到洗脚城去了——敢情车机把按摩椅当充电桩了?"
四、德尔纳的"绝地求生"手册
面对这堆烂摊子,德尔纳倒是挺能"画饼"。先说要把利润率提到14%,又承诺2033年前不强制裁员,转头就砍掉7500个岗位。这操作看得员工直发懵:"合着不用裁员,直接让我们自愿离职?"
不过这位CEO确实有狠招。把研发中心从德国搬到杭州,美其名曰"靠近中国创新中心",实际上就是盯着隔壁的阿里巴巴和吉利偷师学艺。还学中国互联网公司搞"敏捷开发",把新车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到3年——虽然比"蔚小理"还是慢半拍,但好歹算是迈开腿了。
最逗的是销售策略。现在买奥迪电动车送充电桩不说,还给配专属客服,24小时在线解答"如何用手机连车机"这种基础问题。有车主调侃:"现在奥迪销售比丈母娘还贴心,生怕我半路撂挑子。"
五、大象转身,路在何方?
看着奥迪这通操作,倒让人想起手机界的诺基亚。当年功能机霸主转智能机慢半拍,现在燃油车王者转电动化也是磕磕绊绊。不过德尔纳有句话说得在理:"这不是裁员,而是为生存重构竞争力。"
眼下奥迪正憋着个大招——要把保时捷的电动车平台拿来用,还想蹭大众的软件系统。虽然被网友嘲笑是"富二代啃老",但好歹能省下上百亿研发费。更绝的是打算在墨西哥设厂,专门造"美国特供车"避关税,这算盘打得华尔街都听见响了。
说到底,奥迪这场转型就像中年大叔学跳街舞,动作是笨拙了点,但那份不想被时代抛弃的劲儿倒是挺真实。至于能不能逆袭成功,咱们就等着看2025年那25款新车,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PPT造车"的德国版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