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的大戏,真的是一幕比一幕癫。前脚小米刚用一场“闪电战”把整个牌桌都给掀了,后脚比亚迪就带着秦L来了个“典中典”级别的整活,属于那种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系统,搞不明白地球人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长的。
事情很简单,秦L DM-i的实车图出来了,定位中型插混,明摆着就是要去干翻吉利银河和深蓝L07这些对手。尺寸加大,外观还是那套熟悉的王朝“龙颜”,看着挺唬人。但魔鬼,永远藏在那个你看不到,但用起来要命的细节里。
关键的暴论点来了:续航。
新款秦L,电池加了。从之前秦PLUS的15.87度,一口气加到了20.79度,加了快5度电。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你以前出门背一个充电宝,现在直接给你换成了一个超大号户外电源。按理说,这是要原地起飞的节奏,对吧?结果呢?纯电续航,也加了。从120公里,加到了130公里。
对,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加了5度电,续航多了10公里。
这操作骚不骚?就问你骚不骚?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算半个迪粉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比亚迪这是修仙走火入魔了?这已经不是“挤牙膏”了,这是直接把牙膏厂的祖坟刨了,结果就发现里面藏着一管宾馆送的旅行套装。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基础物理学和消费者朴素价值观的双重蔑视。
同行看了也得傻,不知道王传福这葫芦里卖的什么九转大肠。是是是,我知道会有人来洗,说这是为了“冬季续航更扎实”,是“反向虚标”,是为了让北方的兄弟们冬天开暖风也能从容。这个逻辑,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全是歪理。这就像你买了个“压缩毛巾”,商家跟你吹这玩意儿吸水性强,结果你一盆水泼下去,它就膨胀了一丁点。你跑去质问,商家说:“诶,我这是为了让你在沙漠里用的时候,不至于一下子把水都吸干了,我贴不贴心?”
大哥,我买大电池,我就是图续航长啊。我就是要那种“我能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冗余感。你现在替我做了决定,告诉我这10公里才是精华,剩下的电量都是为了“从容”。这不叫从容,这叫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把市场的水搅浑,把所有人的预期都打乱,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舒坦。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竞争法则,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做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引爆一个炸弹,把整个餐厅都给扬了,大家谁也别吃。比亚迪这一手,就是典型的“发疯文学”打法。它在用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续航数据,来重塑市场的续航标准。当所有人都觉得100公里续航需要15度电的时候,比亚迪告诉你,我的20度电,也就能跑130公里。这就等于直接把其他车企的技术路径给堵死了,你们想跟进?行,加电池啊,加大加大加大,成本和重量你们自己扛去吧。
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服,卷死同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而且,比亚迪敢这么玩儿,背后是赤裸裸的“品牌玄学”。它心里门儿清,会买秦这个价位车的人,核心诉求是什么?是省钱,是绿牌,是那个BYD的标。至于那多出来的10公里续航是怎么来的,重要吗?不重要。就像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发动机参数,聊底盘调教,他只会觉得你吵闹。他要的就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精神马杀鸡。比亚迪现在也有这个趋势了,它在赌,赌它的用户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仰”。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再看看那个驾驶舱这个毛坯房,12.8英寸的屏幕,8.8英寸的仪表,设计不能说丑,只能说毫无惊喜,万年不变。跟隔壁银河A7那种恨不得把科幻片驾驶舱搬进来的架势比,秦L的内饰只能用“务实”来形容,说白了就是有点对不起这个“L”的加长身份。但有用吗?可能也没用。比亚迪的用户画像,早就被拿捏得死死的。他们要的是稳定可靠,是售后遍地开花,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彩电”。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拿修仙来比喻这个续航,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好歹是渡劫飞升,比亚迪这是原地踏步。
说起来,我楼下那台老头乐,风雨无阻,感觉比我这车结实多了,充电还快。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平权,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就在这些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大军里,它们用最不讲理的方式,教育了所有智能汽车什么叫“现实路况”。
所以,秦L这车会卖爆吗?
废话,当然会。
因为它很可能,或者说几乎一定会,定一个让所有人都闭嘴的价格。9.98万?甚至9.58万?如果比亚迪真的颠了,直接给你来个“8”字头起步,那什么续航、什么内饰、什么云辇,全都是浮云。在绝对的低价面前,一切产品力的瑕疵都会被原谅。消费者根本不关心你那点可怜的电量条是怎么算出来的,他们只关心标上是不是写着“比亚迪”,以及价格是不是便宜到可以让他们立刻掏钱。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的终极奥义:当讲道理无法取胜时,就选择不讲道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态?不存在的。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