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

后排座椅上,孩子翻着绘本,小声读着拼音;副驾驶的妻子循例递来水杯,关心地问我“冷不冷”;我用余光扫一眼新买的车内饰,皮质座椅泛着微微光泽,空气里没有刚提新车应有的那种“胶味”——没有刺激感,没有异味,倒像医院无菌室里的空气。这是一台刚上市的六座eπ008,如果不是方向盘和油门提醒我还在驾驶,差点觉得,这趟家庭出行更像是在移动客厅里喝下午茶。

有时候我会想,把一家人装进一台车里,究竟是出门,还是“远距离搬家”?家里的老人仗着牌大,孩子负责制造混乱,剩下的,就是父母承担无声的收拾。这种场面,换辆空间有限的五座轿车,简直是在考验亲情极限。于是我选择了六座——理由简单,腿脚舒展,心理也舒展。只是,现在选车,空间只是门槛,真正让人焦虑的,是健康、安全、安静这些“小题大做”的指标。

第一次坐进eπ008,我确实被那种柔软的触感俘获了。说是“云感亲肌超软”,看起来像厂家的广告词,摸起来却确实有点让人怀疑是不是把家里的沙发拆了搬进车里。更关键的是,那股让人反胃的新车味不见了。厂家的资料很认真,写着什么“挥发性有机物优于国标五倍”,还“通过中汽中心认证”,听上去很专业——说白了,就是孩子上车不需要冬天戴口罩、夏天忍着头晕。我认了,至少在这点上,这车有点“做事”的态度,没拿健康当噱头。

噪音问题,是选车不可避免要碰的坎。前一台车,发动机一启动,整个后排活像小型施工现场。结果倒是帮我锻炼了宝宝的睡眠抗噪能力,可惜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坠入深度睡眠还得靠一台轰鸣的小型发电机。eπ008用的是双层夹胶玻璃和超静音轮胎,还在资料里认真标注“增程器介入噪音增量1分贝”。一分贝是什么概念?大概只比家养的金鱼跳水声大一点点。细节上不能偷懒,否则一车人神经全要被拉紧。当老人说“你这车怎么这么安静”,其实是在肯定制造工艺的良心,也间接证明隔音不是省出来的。

健康,还体现在空气里。司机开车是用肺子在和城市抗争。雾霾天更不用说,上车后谁都怕孩子吸着头一口“脏空气”。eπ008准备了驻车新风系统,高温抑菌和极速除味,看似技术狂欢,但实际效果一点都不炫技。早晨孩子踢被子着凉,年长父母本就呼吸脆弱,开车路上清新的空气,其实不是技术指标,而是早晚一家人不咳嗽的日常保证。比起那些动辄宣传智驾与娱乐大屏,安静和空气这些“无聊功能”,我倒觉得更像是在给家庭花钱买一份安稳。

还有续航问题——最容易被忽悠但最不能被忽视的现实。这个纯电模式下能跑202公里,是个靠谱的数字——上班往返,周末短途,基本告别了充电焦虑。极限续航1220公里这种“马拉松体质”,也免去了长途游玩时,那种一边拉着电瓶一边查找充电桩的失落。百公里油耗4.76升,数字摆那儿,省得和燃油车比性价比的时候只能靠情怀续命。电池部分也挺扎实,厂家十分坚持,火烧、浸泡、挤压都测试了,基本可以应付“熊孩子调皮,意外丢进水塘”这种小概率灾难。

很多时候,汽车营销喜欢拿“智能座舱”、“全自动驾驶”这些大词刷存在感。eπ008倒好,死磕那些不容易被炫耀的细节,像是把研发预算偷偷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有点像家里老母亲做饭,不在意餐具多高级,光把厨房收拾得一点味道没有。一车人在上面待两小时,比在家客厅玩得还自在。读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难道车的未来就是变成“带轮子的健康盒子”?我不敢说这就是终点,但至少被健康和舒适包裹的旅途,好像真的能让家庭关系里那些琐碎的烦恼变得不那么不可调和。

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有驾
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有驾
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有驾
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有驾

当然了,车不是万能的。再好的隔音,再清新的空气,也不能阻止后座打起的口水仗和副驾驶那句“快点堵车了”。我曾玩笑说,车是父母第二个卧室,能解决物理空间问题,心理社交却还是得靠自己。如果有一天哪家公司能研发出一款自带“吵架降噪”系统的座舱,或许我才愿意拿诺贝尔奖给他们颁奖。

家庭出行选六座车,空气清新,隔音做得足-有驾

回头细想,健康、安全、安静这些指标,放在家庭用车领域里,似乎比起速度、马力、智能,更接地气,也更长久。毕竟,无论流行什么新词,打工人的幸福感,往往藏在那些被专业工程师反复迭代却不太容易被用户炫耀的功能里。6座的设计,为鸡飞狗跳的家庭出行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出行的意义,远不止把每个人顺利送到终点。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选车的时候,必须在“炫酷”与“健康空间”间做选择,你会怎么选?也许,答案不是车企广告说的那样简单。你怎么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