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启动时,舱内传来轻微的机械嗡嗡声,有点像旧电脑风扇的嗡鸣,没什么豪华车那种静谧感,但挺稳当。最近和朋友聊起一汽捷达VS8这车,大家注意力都被10万元级能买到合资中型SUV上了,我也纳闷,真有这么香?
开个头,先说个小插曲:去4S店闲逛时,一位销售小哥对我说:这车卖点在‘德系血统’,其实就是大众MQB EVO平台下的‘捷达版探岳’,机械那套硬刚合资牌面。他说这话时眼神挺真诚,反倒让我多了几分兴趣。就算是推广,能这么直白也挺少见。
捷达VS8的参数很实在,车长4629毫米,轴距2731毫米(这个轴距,我体感在中型SUV里面是偏大的,样本少),配了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你看这套动力,1.4T涡轮增压发动机,110千瓦,250牛米扭矩。和锋兰达的1.5T对比,马力和扭矩都稍低,换挡也没CVT那种温润,传递感反而更直白一些。听起来动力弱点比较明显,但高速巡航稳定,加速衔接倒是顺滑。
说到悬挂,不得不提四轮独立悬挂,这玩意在10万块级别SUV里算奢侈了。忽然记起我之前给一个修理工朋友打电话,问他怎么看捷达VS8的悬挂,他说:这配置能保证中等路况下舒适度,也有助于转弯稳定,就是保养费会稍微贵点。这话让我想到,这配置算是对驾控的一种追求,但对想省事的用户稍微有点嫌麻烦。
有点意思的是,捷达VS8全系标配爱信6AT,而不少竞争对手还在用国产不变速箱,导致换挡质量参差。爱信6挡类似老式机械手表里的齿轮,虽然不算最新黑科技,但可靠靠谱,适合预算有限但讲究稳定性的车主。换句话说,这车的设计思路挺务实,不是一味追求花哨,而是锁定了耐操的标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没错,捷达VS8的后备箱容量达到了654升,这数字放在10万区间里,属于同级别中偏上的存在,跟逍客那些产品比,后排空间和装载能力确实更实在。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国产和合资在这价位都不太注重空间?因为他们更愿意把预算往配置和新能源上摊?
安全方面,这车用了高达80%的高强度钢,还做了什么十字叠加碰撞测试,指的是车身多部位同时承压,测试结构韧性。难得一见对碰撞测试这么认真,感觉捷达想证明它的骨架不比合资差。多达9个安全气囊和L2级辅助驾驶系统(包括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等),这套配置比我之前接触过的无数国产SUV配置都要扎实。
坦白讲,这缸机和6AT组合也暴露了一点传统守旧——新能源啥时候才能跟上?在新能源车和混动大潮里,一款1.4T燃油机的竞争力明显要弱点,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见到同价位的零油耗电动车后,兴趣或许不会太大(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猜这也是捷达目前先走稳固机械品质路线的一个原因,但到底能撬动多少市场份额,还是未知数(不确定,个人猜测)。
聊聊价格,入门款全能版9.6万,智行版加一万,配置在线,最划算;至尊版差不多11万,带360度全景影像和自适应巡航。这样算下来,智行版配置水平感人,能和市面上一些13万甚至14万的合资车拼一拼。可是你会问,我花11万买一个1.4T燃油SUV,对比起新上市的新能源,哪个看着划算?这是个坑,但不少人嫌换电池麻烦,也不想为混动多掏钱。
我其实还挺好奇:捷达VS8的客户画像会是怎样?真的是那种讲究机械品质、看重空间,且预算有限但挑剔的用户吗?亲戚家的大叔刚准备换车,这种车他会考虑吗?我猜可能是,他们不想被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和价格弹性困扰。爱信6AT的保养成本大约比国产8AT低个10%左右(临场小计算,样本有限),这对长期用车的消费群体,应该算加分项。
顺带说一下内饰,10.25寸液晶仪表,加上14.6寸中控屏,视觉冲击力蛮强,是捷达VS8给我的第一印象之一。特别是怀挡设计,学电动车的模式,给了驾驶室不少干净空间,感觉这车在实用和设计之间找到了平衡。相比竞品有的中控屏直接还停留在7寸,这小细节说明捷达这次想让用户感受到一点不差的质感。
我之前提过好几次,说这价格买到中型SUV不香吗,其实这话有点大,得收回来。为什么?因为咱不能单看价格,还得考虑品牌影响力和新能源的后续使用成本。这就像买一块表,光看价格和样子容易冲动,但实际上机芯和保养才是关键。捷达VS8做得够稳健,但不代表它在未来新能源领跑的大环境下没有隐忧。
回到消费场景:你会挑捷达VS8,还是同价位锐界、逍客那种合资品牌?还是跑去试试那些新能源跨界SUV?我不确定你心里到底有个啥标准。但可以想象的是,开门那一刻,四轮独悬轻微弹跳和方向盘下沉的质感,会不会正中某些老派车迷的心?毕竟车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是日常里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一部分。
你怎么看呢?会不会有一天,这种传承了老牌机械质感、跟新能源赛跑的车,变成某类人的情怀圣地?想想这点,我突然有点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