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后才醒悟:这些“鸡肋配置”真的浪费钱

买车时,面对销售推荐的琳琅满目的配置,总觉得“可以有”。但真正开上车后才发现,不少配置实属“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 大灯清洗装置: 看似高大上,但在城市里一年能用上几回?除非常跑泥泞山路或遇上极端天气,否则它基本处于“待业”状态,喷一下还浪费玻璃水。

2. 换挡拨片: 对于追求运动感的车主很有吸引力,但现实是,城市路况拥堵,D挡走天下已是常态。拨片大多时间成了方向盘上的装饰品,使用频率极低。

3. 后排显示屏: 本想为家人提供娱乐,但在手机、平板高度普及的今天,它的功能显得冗余。不仅增加购车成本,还可能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实用性不强。

4. 自动启停: 本意为省油,但频繁的启动和震动影响驾驶平顺性。尤其在拥堵路段,很多车主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关闭它,体验感不佳。

5. 全景天窗: 想象中很浪漫,能看星星看月亮。但实际上,夏天晒得烫头,冬天也用不了几次。还可能存在漏雨、异响的潜在风险,为颜值付出的代价不小。

6. 原厂车载导航: 更新慢、操作繁琐,远不如手机导航App实时、智能。这块中控屏常常被闲置,最终只用来连蓝牙听歌。

这些配置并非全无用处,但在日常使用中频率极低。购车时,与其为这些华而不实的“鸡肋”买单,不如将预算投入到安全配置、更舒适的座椅或更实用的配置上,让钱花在刀刃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