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终于能喘口气了! 7月15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年内第六次下调,汽、柴油每吨分别直降130元和125元。 折合每升,92号汽油跌0.10元,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均降0.11元。 加满50升油箱,能省下一杯豆浆钱——虽然不多,但终结了此前连续三轮上涨的势头,给车主们送来一丝清凉。
为何这次降幅没想象中狠? 表面看是OPEC+大幅增产拉低国际油价,布伦特原油甚至跌破68美元/桶。 但细究发现,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和潜在制裁俄罗斯的风险暗中托底,让原油跌幅收窄。 国内油价挂钩国际走势,最终每吨130元的降幅,比早期预测的200元/吨“缩水”近三成。
更微妙的是,这次下调后,2025年油价格局正式变为 “六涨六跌两搁浅” 。 看似涨跌平衡,实则暗藏锋芒——与去年底相比,汽柴油每吨仍贵了150元和140元,相当于每升多花近0.12元。 难怪车主调侃:“涨时如爬山,跌时如滑梯——永远到不了山脚! ”
短短半个月,车主心情像被油价操控的提线木偶:
7月1日:年内第三次上调,235元/吨涨幅让92号汽油重返“7元时代”,加满一箱多花9元,物流车百公里成本暴涨7.7元;
7月15日:风向突变,油价回调,但省下的5元仅够抵消半次涨价损失;
7月29日:下一轮调价窗口已开启倒计时,当前跌幅预期45元/吨,距离50元/吨的调价红线仅一步之遥。 若国际油价再跌,“连降近2毛”或可期待。
这场拉锯战里,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像从涨价的虎口夺食。 有网友算账:若按7月初的“三连涨”势头,如今加满一箱油本要多花27元,如今反省5元,里外里相当于赚了32元——心理战术玩得明明白白!
同一片天空下,油价却活出两个世界!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98号汽油价格呈现惊人地域差:
沿海地区因税费、运输成本高企,海南价格直接冲破10元大关;西北产油区依托地缘优势,青海、新疆等地坚守8.4元防线,加满一箱比海南省50元! 这种“同油不同命”的格局,让跨省自驾的车主们精打细算:“油箱空了? 憋到下一个便宜省份再加! ”
油价“二连降”绝非空想! 当前新一轮调价周期刚开启两天,原油变化率已跌至-1.05%,距离50元/吨的调价门槛仅差5元。 若OPEC+维持增产、美国制裁俄罗斯未升级,7月29日有望再降0.15元/升。
但长期看,油价仍困于“涨多跌少”困局。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峰回落,新能源车普及正加速终结“燃油时代”。 眼下这波降价,或许是传统油车最后的红利……
油价如坐过山车——忽上忽下让人晕,但老百姓要的不过是“加油不肉疼”的踏实感。 当“六连跌”遇上“六连涨”,省下的5元虽像蚊子腿,却也给高温下的出行者递了瓶“心理解暑剂”。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油价连降本是好事,可每轮几分几毛的波动,对咱老百姓真是“蚊子腿上刮精肉”——实惠有限? 您觉得降到多少才算真省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