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的那一刻,大概没人会不感到历史气息凝重。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这是一个宣告——合资时代落幕,国产新能源大潮席卷,一场新旧力量更替的终极较量,有了最直观的标志性节点。

七月,沈阳航天三菱厂换了标识,宣告日本汽车在中国苦心经营的三十年技术碉堡,终于崩塌。一时间,国产新能源的铁骑把最后一块内燃阵地踩得粉碎,三菱的清仓大甩卖,像极了老裁缝拆掉最后一台老式缝纫机时的唏嘘,仅存的那些数据报表和亏损记录成了历史的尘埃。

这一别,类似一场姗姗来迟的分手,拖泥带水。过去五年,合资企业的财报账面一片溃败景象,却没人愿意率先彻底亮底。三菱如是,其他日系品牌也一样——丰田、本田、日产,有的账目好看些,实则也在苦撑。三菱走了,撕开了遮羞布,日系在华的集体衰败终于赤裸裸地展现给众人。

仔细想来,1997年三菱怀揣4G63发动机踏入中国的时候,谁会料到有朝一日会被自己曾经的学生硬生生挤到墙角?当年奇瑞“东拼西凑”搞逆向研发,拆开三菱机器学了个底朝天,比亚迪F3直接山寨丰田花冠底盘,大家笑着说这是“山寨中国”的典范——二十年后,这些“学徒”祭出了刀片电池和高效热机,彻底让师父下不了台。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有驾

当初靠三菱的“心脏”续命的国产车,现在都能自己造心脏了。无论你看哈弗、长安还是比亚迪,蓝鲸、鲲鹏、骁云,这些响亮的名字背后,全投资、全自研,发动机性能各有千秋,三菱的老本已经彻底过时。广汽三菱年销售从14万直坠到3万,并非欧蓝德突然变烂,而是理想增程、比亚迪唐们硬生生把SUV市场从“可靠+省油”变成了“谁科技谁是爹”。

更加反讽的是,三菱留下的沈阳厂房没有荒废,换上了“国擎动力”的新招牌,员工刚擦净旧机器油污,就投入到改装新能源生产线上。正如有人调侃:“当年谁能想到给三菱打螺丝的小哥,如今是新电驱装配师。”

时代的铁律谁也无法违抗。当年日系粉丝冷嘲国产“抄袭”、“山寨”,争相炫耀手中“进口发动机”,如今那些发动机图纸躺进博物馆,时代变迁甚至没有给老伙计们一个体面的交代。哪怕是曾经靠“三菱心脏”走红的众泰、奇瑞、吉利们,也全力奔向电动化,家家开起自研电池工作室。

世事轮回不过二十载。当初日系厂商谈论中国市场,多半是一副提携晚辈的口吻,但“学生”们背地里埋头苦学、默默创新,短短几年已经腾山越岭、面貌焕然。日本师傅们还在打磨CVT变速箱和节油黑科技,“晚辈”们已经下场玩起全车智能和自动驾驶了。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有驾

回看那场三菱的仓促谢幕,颇有一种“等你医好我的病,诊所就倒闭了”的荒诞。事实上,老一代“内燃机信徒”大梦方醒:世界在变,电池和软件才是今天的命根。中国新能源的突围不但打破了技术壁垒,更打碎了诸多固有偏见——面对关键转型节点,没有人情、没有念旧,也根本容不得拖泥带水,谁能上谁留下。

火候一到,三菱自己的老太太们也只好并入新时代队列。再看日系车神话,黄金时代如昨日黄花,如今一场混动车“小米加步枪”革命,彻底洗牌。日系合资们再想凭几块缸体图纸、几十年经验就收割中国市场,恐怕得先问问5G算力、电池热管理以及中国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有驾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有驾
三菱发动机厂停工,国产新能源接棒,日系车在华落幕-有驾

这一切,或许都在提醒我们:当落潮来袭的时候,谁还穿着昨日的泳裤,只会被推搡着走下舞台。国产车不怼天、不同行,却用行动默默回答了外界的轻蔑:工业风口轮流转,风吹到脖子上的时候,谁都得低头。

三菱的时代不再。中国新能源昂首向前,而中国制造也终于有了自信面对世界。对于旧王谢幕而言,无需悲歌,真正属于我们的序章才刚刚开始。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