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各大车企疯狂降价背后,资本早已察觉行业巨变
刚进入下半年,汽车市场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热闹。各大车企你方唱罢我登场,降价促销接连不断。表面上看是车企想要清库存抢市场,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2024年,从年初比亚迪率先打响"第一枪",到年中豪华品牌宝马在价格波动之间反复横跳,以及年末又一轮促销来临且车企向供应商施加降本压力,几乎没有一家车企能在"价格战"里独善其身。这场价格战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就连一向高冷的豪华品牌都扛不住了。
价格战背后的真实原因
许多人以为车企降价就是单纯的促销手段,但资本市场早就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2024年,汽车价格战比2023年来得更加凶猛。这种凶猛程度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竞争范围。
车企们疯狂降价的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格局的彻底洗牌。2024年即将结束,6年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由百万辆飙升到1000万辆,实现历史性飞跃。而汽车行业也迎来历史性时刻,新能源车渗透率连续4个月突破50%,站稳市场主导地位,油电之争结局俨然已分。
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全面冲击。资本市场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前布局,推动车企加快转型步伐。
库存压力成为导火索
除了行业变革,库存积压也是车企降价的重要原因。2024年厂商库存去除34万辆,渠道库存去除49万辆,燃油车经销体系不稳带来库存大降低。这些数字背后是车企们面临的巨大压力。
2024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库存指数居高不下,经销商们苦不堪言,只能通过降价来缓解压力。
资本市场对这种情况看得很清楚,知道只有快速清理库存,车企才能轻装上阵,在新能源时代抢占先机。
成本下降提供降价空间
让车企敢于大幅降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的急剧下降。从2023年开始,被称为"白色石油"的碳酸锂价格,从每吨60万元的高点,一路下跌;2024年1月初一度跌破每吨10万元。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给新能源汽车降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024年,汽车芯片行业经历显著调整: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价格跳水,汽车芯片市场正从高峰期进入调整阶段。因疫情期间的"囤货"及需求过剩,汽车芯片库存积压严重,市场价格从千元暴跌至个位数。连汽车芯片都出现了价格跳水,这为车企降价提供了更多空间。
市场洗牌加速进行
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已经有195款汽车进行降价,超过2023年全年150款的规模,大幅超越2022年95款的规模。这个数字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几乎所有车企都被卷入了这场价格战。
2024年,没有一家车企不被卷入价格战。即便是德系三强之一的宝马,虽曾试图通过"减量保价"抽身其中,以缓解盈利压力,但最终也只坚持了两个月。连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都扛不住,说明这场价格战的惨烈程度。
资本市场对此早有预料,因为它们知道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洗牌,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张翔预计,到2030年或2035年,中国车企可能会减少到20-30家。这意味着大量车企将在未来几年内被淘汰。
合资品牌遭遇重创
在这场价格战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合资品牌。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4年1月—11月,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零售份额进一步下滑至27.6%,为历史最低点。
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如今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它们在新能源转型上的迟缓和保守,让它们在这场变革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智能化成为新战场
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这比预期足足提前了11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远超预期,而智能化更是成为了新的竞争焦点。
因此,2024年也被业内统称为"智驾元年"。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让汽车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智能终端,这种转变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销商面临生存危机
价格战的后果不仅影响车企,经销商们也深受其害。据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较2023年亏损面扩大了7.8%。预计2024年退市的4S店数量将达到4000家,较过去三年年均数量呈翻倍增长。
这种情况让人触目惊心,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资本市场已经预见到了这种变化,开始投资新型的汽车销售和服务模式。
国际化进程受阻
正当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市场打得火热时,国际市场却给它们泼了一盆冷水。2024年10月31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总计最高达45%、长达5年的关税。这个政策对中国车企出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而证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资本市场对此并不悲观,因为它们知道技术领先的企业总能找到新的市场机会。
价格战何时才能结束
年末冲量,车市价格血拼迎来"2024收官"时刻。从年初打到年末,这场价格战的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价格战何时休?还要看行业洗牌何时告一段落。只有当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后,这场价格战才可能真正结束。
资本市场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它们知道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对于消费者来说,短期内还能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实惠,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存活下来。
这场看似简单的价格战,实际上是整个汽车行业百年变局的集中体现。资本市场早已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并开始布局未来。对于车企来说,现在不是保守的时候,而是需要全力投入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