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不断崛起,虽说传统燃油车的销量比不过日本和欧洲的企业,但是新能源汽车却让我们在国际社会打响了“名号”。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今宝马、奔驰等欧洲汽车巨头都在加速推进在中国的投资计划。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限制十分严格。
若是稀土资源因地缘政治而停止供应的话,欧洲整个汽车产业的供应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这些企业到中国建厂就能缓解危机吗?中国的稀土技术又卡的多死呢?
一、欧洲汽车巨头集体搬家中国
欧洲汽车巨头集体在中国建厂或扩大投资,早已形成了一股热潮。
宝马决定在沈阳建设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并且宣布增资200亿元来升级大东工厂,目的就是为2026年本土化生产“新世代”车型而做准备。
德国大众则是在合肥设立了除德国总部之外世界最大的研发中心,投资超过25亿欧元。
对生产及创新中心进行扩建,同时还和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智能电动车。
奥迪在长春建设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以及奔驰在北京和上海的软件及智能座舱团队的扩建,都凸显出了头部车企对中国市场的看重。
不过除了头部车企之外,一些欧洲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也都在沈阳、苏州等城市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基地。
这些企业之所以会集体来中国建设工厂,自然是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吸引力。
据统计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89.5万辆。
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免签政策、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外资企业来中国建厂。
不过最为关键的是,中国无论是产业链还是成本优势,都让其他国家难以媲美。
越是有头部车企来中国建厂,越是凸显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二、搬家中国透露出对中国依赖
欧洲车企除了看重中国的市场之外,更是无法割舍对中国稀土资源的需求。
据了解每辆电动车上就需要3公斤的稀土,电机磁体、传感器等零部件,在高温环境下都必须要有镝、铽等重稀土的作用才能维持性能稳定。
当然了,稀土资源也并非是中国独有,只是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只有中国领先全球。
全球有99.8%的重稀土加工,都需要在中国完成。
而欧洲98%的永磁体进口则来自于中国,本土的稀土供应基本上等于空白。
现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反反复复,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有时也不得不听从美国的建议对中国展开限制,从而确保与美国合作的稳定。
这样一来,中国在限制美国的时候就会顺便把欧盟带上。
若是加税的话只是成本上涨而已,但若是断供,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冲击。
欧盟也确实有应对方案,目前已经批准了47个稀土项目,但这一项目进程缓慢。
2030年其产能才能达到需求的10%,并且在欧盟环境保护的影响下,稀土项目的进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纵使选择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进口矿石,精炼也需要中国技术。
因此选择在中国建设工厂,就能绕开关税壁垒,也避免因中美贸易战受到波及,这才加速了欧洲头部车企迁往中国的速度。
不过随着这些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不断深入,反倒会让其“去中国化”的目的破产。
为了摆脱对中国的限制,欧盟国家也并非没有想过“偷师”。
只是中国对他们卡的太死了,欧美国家迟迟找不到自救的办法,稀土也成为了中国的独属于中国的一张“王牌”。
三、中国稀土技术卡的有多死?
中国对稀土技术出口的封锁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我们从法规、技术、供应链的三重封锁,牢牢卡住了全球产业的咽喉。
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在国际博弈中的“王牌”。
中国将稀土分离提纯的“独门秘籍”设为国家机密,其中就涵盖了萃取技术、磁体制备和核心配方等领域。
这些技术被列入《禁止出口技术目录》之中,一旦有人或企业违规出口的话,不仅要面临相应的惩罚,更是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中国对稀土资源的全产业链也进行了监控。
从矿山开采到出口,所有的稀土产品都要录入国家追溯系统之中,一旦发现非法流通就会被自动拦截。
这就让每一吨稀土都拥有了“身份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
美欧军工企业也想要通过重建产业链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是他们在稀土分离放射性污染处理技术方面到今日都未能突破。
且中国的稀土低价倾销多年,哪怕是欧美国家突破了技术封锁,也很难找到像中国的稀土资源一样成本划算的资源替代。
中国能够将稀土变成“王牌”,不仅源于储量优势,更在于“技术+环保+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控制力。
而中国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稀土霸权”一点点转化为“技术霸权”。
结语
如今中国稀土技术在全球垄断了95%的市场,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反复无常,便让欧洲这些豪车巨头企业加速在中国建设工厂。
中国通过出口限制和控制供应链,让外国企业被迫来中国投资,否则供应链将会承受巨大的风险。
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已经让欧洲的车企感到担忧。
而中国市场一直就是汽车销售的“主战场”,在中国布局也是为了能抢占份额。
随着中国对稀土资源的控制越发严格,将有更多的企业效仿这一做法,中国电车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如今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都以领先全球,未来我们也定然能抓住自己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2025.4.21 中方限制稀土出口引车厂停产担忧 供应链危机加剧
贝塔商业2025.6.10 神机妙算,中国稀土果然卡住了全球车企的脖子
观出行 2025.3.17 欧盟关税适得其反,欧洲车企正加速贴近中国企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4.27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