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卖到普通合资车的价格,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 林肯Z如今起步价仅16.98万,比自家兄弟蒙迪欧的2.0T高配还便宜,却依然卖不动。 近三个月销量加起来不到2000台,连宝马3系单月销量的零头都够不上。 这到底是消费者不识货,还是另有隐情?
林肯Z的降价幅度堪称“骨折”。 官方指导价23.58万起,终端直接砍掉6.6万,16.98万就能开走一辆挂着林肯标的豪华中级车。 这个价格,别说跟奥迪A4L、宝马3系这些一线豪华品牌比,就是和普通合资品牌的中级车相比,也极具杀伤力。 同属福特集团旗下的蒙迪欧,其2.0T高配车型落地价往往要十七八万。 林肯Z在价格上,已经彻底放下了豪华品牌的“身段”。
然而,市场反应却异常冰冷。 数据显示,林肯Z近一年的累计销量仅为11350辆。 更惨淡的是最近三个月的表现:785辆、581辆、624辆,在豪华中级车细分市场排名40名开外。 对比之下,宝马3系上个月就卖了15480辆,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林肯Z的降价策略,似乎并未换来预期的关注和销量。
从产品力来看,林肯Z其实并不弱。 动力是它的一大亮点。 纯燃油版搭载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61匹,峰值扭矩393牛米,匹配8AT变速箱,官方零百加速仅需6.99秒。 这个动力参数在同级别中相当抢眼,开起来推背感十足。 不过,强劲动力的代价是油耗,WLTC综合油耗7.13L,实际驾驶普遍在9L左右,对于注重经济性的用户来说是个顾虑。
为了解决油耗问题,林肯Z还提供了混动版本。 这套系统由2.0T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成,系统综合马力高达318匹,零百加速更是缩短至6.04秒,动力表现媲美一些3.0T V6车型。 更重要的是,混动版的油耗大幅降低,WLTC综合油耗仅为5.99L,实际驾驶约6.5L左右。 动力强、油耗低,混动版看起来是更均衡的选择。
空间方面,林肯Z有着先天优势。 车身长度达到4982mm,轴距2930mm,尺寸上比奥迪A4L、宝马3系大了一圈。 坐进后排,腿部空间非常充裕,成年人轻松翘起二郎腿不成问题。 美系车标志性的宽大厚实座椅,加上优秀的隔音静谧性,确实能提供不错的乘坐舒适感,符合豪华车的定位。
外观设计走的是年轻化路线。 大尺寸进气格栅配合贯穿式灯带,侧面线条流畅优雅,整体气场不输更高级别的中大型车。 内饰更是科技感爆棚,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加上一块横贯中控台的27英寸超大屏幕,视觉冲击力极强,颇有新能源车的味道。 按键式换挡设计新颖,需要时间适应。 配置上,中高配车型提供了HUD抬头显示、L2级驾驶辅助系统、13扬声器的锐威音响以及前排多层隔音玻璃等,这些配置放在BBA同级车型上,价格至少要去到30万以上。
底盘结构是林肯Z被部分人诟病的地方。 它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组合,这种结构常见于普通品牌车型。 而同级别的豪华车,如宝马3系、奔驰C级等,前悬架多采用更高级的双叉臂或多连杆结构。 虽然实际驾驶感受未必差很多,但在消费者心理层面,“硬件规格”有时会影响对豪华感的认知。 文章也指出,即使升级悬挂,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价格提高,对提升销量未必有帮助。
林肯Z的困境,核心或许不在于产品本身性价比不高,而在于市场环境的巨变。 当国产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以比亚迪汉、极氪007、小米SU7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新能源中级车,在产品力上已经不逊色于传统豪华品牌。 它们拥有更炫酷的设计、更智能的座舱、更迅猛的加速,以及最关键的一点——远低于燃油车的日常使用成本。 纯电动车每公里电费可能只需几分钱,插混车即使在亏电状态下,油耗也常常低于同级别燃油车。
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而言,林肯Z降到16.98万固然诱人,但后续的油费、保养费用仍是实实在在的支出。 而选择一款二十万左右的国产新能源车,可能前期购车成本相当,但长期用车成本却能省下一大笔。 豪华品牌的光环,在实实在在的经济账面前,吸引力正在减弱。 消费者开始更理性地权衡品牌溢价与综合使用成本。
林肯Z的遭遇,是传统二线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的一个缩影。 它放下了身段,给出了极具诚意的价格,堆砌了不错的配置和动力,却依然难以打动越来越务实的消费者。 当“性价比”的定义被新能源车重新书写,单纯依靠降价,似乎已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林肯Z的疑问“你们为啥还不看我? ”,答案或许就藏在消费者对“省心省钱”的新能源出行方式的青睐里。 在加油站看着蹭蹭上涨的油价时,在计算每年比电车多出的几千块油费时,不少消费者默默把目光投向了充电桩的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