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那边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可能咱们国内很多人还没太注意到。
就是在德国、法国、瑞士这些汽车老家的马路上,挂着绿色牌照的中国品牌电动车,一下子多了起来,多到让人没法忽视。
这可不是零星几辆,而是成了一种现象。
有数据说,跟去年比,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猛地涨了将近一半,市场占有率也噌噌地往上涨。
这让不少欧洲的老牌汽车厂有点坐不住了,甚至连日本的媒体都开始大篇幅报道,说欧洲车企建立多年的防线,好像有点要被冲垮的意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今天就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欧洲人以前是怎么买车的。
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汽车品牌有种天生的自豪感和信任感。
德国人买车,首选基本就是大众、奔驰、宝马;法国人偏爱标致、雪铁龙;意大利人对菲亚特情有独钟。
这不光是爱国,也是因为这些牌子在他们身边跑了几十年上百年,质量、性能、售后服务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买起来放心。
想让一个习惯了开大众高尔夫的丹麦主妇,突然去买一辆她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中国车,这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但现在,情况真的变了。
变化最核心的原因,其实非常朴素,就是老百姓过日子,都得算一笔账。
电动车这东西,欧洲政府也在大力推广,有补贴,开起来也比油车省钱。
可问题是,欧洲本土品牌的电动车,价格普遍都不便宜。
一辆大众的ID.3,或者奔驰的EQA,动不动就要四五万欧元,甚至更高。
这个价格,对很多普通的欧洲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车企带着他们的产品来了。
比如比亚迪的海豚,在欧洲卖大概3万欧元左右,续航里程能扎扎实实地跑到四五百公里。
你把这两款车放在一起比,一个便宜了一大截,但开起来的核心功能——也就是从A点到B点的续航能力,并没有差多少,甚至在一些配置上还更丰富。
对于一个普通的丹麦妈妈来说,她每天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去超市买买东西,周末带全家去郊外转转。
比亚迪这车完全能满足她所有的需求,但一年下来省下的油钱和购车款,能给孩子们多报两个兴趣班,或者全家多一次短途旅行。
这笔账算下来,很多人心里那杆秤自然就倾斜了。
他们会想,我花更少的钱,办了同样的事,甚至体验还不错,为什么不呢?
这就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推动力。
当然,如果光是便宜,那也走不远。
欧洲市场很成熟,消费者很挑剔,光便宜没用,东西不好一样没人买。
过去咱们总觉得“中国制造”在一些领域是“廉价”的代名词,但这次在电动车上,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中国车企是带着实打实的技术来的。
就拿电池来说,这是电动车的心脏。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方面做得特别好,通过了欧洲最严格的一些安全测试,比如针刺实验,就是用钢针去刺穿电池,看它会不会起火爆炸,这个实验很多电池都过不了,但刀片电池扛住了。
这给了欧洲消费者很大的安全感。
有德国的专业机构把比亚迪的车拆开来研究,里面的工程师看完都挺佩服,觉得这个电池不光安全,设计得还很巧妙,成本控制得也好。
除了硬件,软件体验更是中国车的强项。
这几年开过欧洲品牌汽车的人可能都有体会,很多车的车载系统反应慢、不好用,导航地图更新也慢,就像几年前的诺基亚手机一样。
而中国车企,因为国内互联网产业特别发达,造出来的车机系统就跟咱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一样,屏幕大,反应快,语音助手也聪明。
一个瑞士的保时捷车主,开着上百万的车,却羡慕朋友比亚迪车上的导航和音乐软件,因为他自己的车机用起来太麻烦了。
这种软件上的体验差距,是每天开车都能感受到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影响消费者的口碑和选择。
再加上现在很多中国车的设计也越来越好看,甚至把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巧妙地加了进去,让欧洲的年轻人觉得这车挺酷、挺有新意,彻底撕掉了过去那种“土气”、“模仿”的旧标签。
有了好产品,还得有好的销售策略。
中国车企这次去欧洲,也没完全按照老路子走。
他们很多都采用了网上直营的模式。
也就是说,你想买车,直接在手机APP或者官网上看好配置,价格清清楚楚地标在那,就像咱们在京东、淘宝上买东西一样,直接下单就行。
这和欧洲传统的4S店模式很不一样。
在欧洲,去4S店买车,销售员会跟你聊半天,价格也不透明,得费半天劲去砍价。
现在这种明码标价、线上购买的方式,给消费者省了不少事,也让他们觉得更公平、更透明。
为了能长久地在欧洲发展下去,中国车企还想得更远。
比如比亚迪直接宣布要在匈牙利建一个大型的整车制造厂。
这一招非常高明。
首先,在欧洲本地生产,车子运到德国、法国去卖,就不算“进口”了,可以避开欧盟未来可能设置的关税壁垒。
其次,离市场近,运输成本低,交车速度也快。
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建厂,能给当地创造很多工作岗位,交很多税,当地政府和民众自然会更欢迎你,你就从一个“外来者”变成了“自己人”,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顺风顺水。
问题和挑战也明明白白地摆在那。
比如充电桩的问题,这是整个欧洲电动车市场都头疼的事。
很多车主抱怨,找个能用的充电桩太费劲,车企的APP经常不准,好不容易开过去,发现桩是坏的或者被占了。
虽然中国车的充电速度已经很快了,但跟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比,便利性上还是有差距。
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政策层面。
现在美国已经宣布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很高的关税,欧盟这边也启动了所谓的“反补贴调查”,说白了就是怀疑你的车卖得这么便宜,是不是有国家的大量补贴在背后支持,构成了不公平竞争。
这个调查结果会怎么样,欧盟将来会不会也学美国那样加关税,现在谁也说不好。
如果真的加了关税,那中国车在价格上的优势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这股风潮已经起来了。
当一个产品,在价格、技术、体验、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做得足够好,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普通人的需求,赢得他们的心,那么市场的力量是很难被轻易阻挡的。
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绿牌车,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那些曾经无比骄傲的欧洲老牌车企,现在是真的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他们必须得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这场挑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