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预售36.8万起,四万人抢订背后藏着怎样的用车算盘?老司机算了笔账,结果让人沉思
上个月在服务区遇到个开理想L8的哥们,聊起来才知道他正琢磨换车。原因?他说光华为手机跟车机那个“一碰传”功能,就值得重新考虑。这话让我想起问界M8预售头三天那4万张订单,或许背后藏着些门道。
说起增程这条路,其实早些年不少人觉得是过渡方案。但跑过新疆独库公路的朋友大概都懂,满油满电1500多公里的底气意味着什么。问界M8那套1.5T增程系统,纯电能撑300公里出头,馈电状态下百公里也就六七个油。去年有位车主分享穿越独库的经历,全程1200公里只补过一次能,这种自由度在西北那些地方显得格外实在。
车身安全这事儿,厂家宣传时总爱堆数据。什么热成型钢占比81%,能扛28吨重压。这些参数看着唬人,真要验证还得看碰撞测试。听说C-NCAP那次50公里时速正撞,电池包倒是守住了底线,没出现泄漏。不过话说回来,平时开车还是得自己留神,再硬的车身也扛不住侥幸心理。
华为那套智驾系统,现在能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跑城市NOA。192线激光雷达配合摄像头,理论上对施工路段、没画线的乡道都能应付。有数据说复杂路口通过率提升了三成,这数字听着不错,但实际体验可能还得看具体路况。毕竟技术再先进,遇上突然变道的电动车,反应速度终究是有极限的。
空间布局这块儿,第二排座椅能放到165度,跟第三排拼成大床。后备厢那个折叠小桌据说能承重50公斤,带孩子出门搞野餐倒是方便。6座版本第三排腿部空间给到820毫米,比某些竞品多出20毫米,这点差距坐长途时或许能感受出来。
前后双电机加起来快400千瓦功率,零百加速4秒8。这性能放在2.3吨的大车上,已经算够用了。不过买这级别车的人,大概率更在意舒适性,赛道模式那些功能看看就好,真要激烈驾驶还得考虑刹车系统撑不撑得住。
鸿蒙座舱那套生态,跟华为全家桶用户的契合度确实高。车机连手机、控制家里智能设备,甚至离家自动开启充电,这些场景串起来体验会比较流畅。副驾防窥屏能独立放视频,后排语音控制空调响应快,细节上下了些功夫。只是车载K歌这功能,个人觉得实用频率见仁见智。
预售政策给出终身质保和免费充电桩,这在当下市场算常规操作。二手保值率能不能达到七成,还得看三五年后市场怎么认这套技术路线。毕竟新能源这行变化太快,今天的卖点可能就是明年的标配。
800伏高压平台支持20分钟快充,从30%充到80%的速度,跟加油站补能的心理感受已经比较接近。6.6千瓦对外放电功率,带电磁炉和车载冰箱去露营倒是够了,只是记得别玩太嗨把电放光,影响回程续航就尴尬了。
市场数据显示七成用户愿意加两万选装高阶智驾包,这比例说明大家对辅助驾驶的接受度在提升。35到45岁这个年龄段占了六成多,既有看重科技感的程序员群体,也有二胎家庭奔着6座去的。需求分层越来越明显,厂家押注的方向看起来没跑偏。
理想L8听说应对竞争降了三万,这种市场博弈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选车时多横向对比配置和生态,算清楚自己的用车场景,或许比追热点更靠谱。毕竟三十多万的车,开个五六年是常态,适合自己的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问界M8这台车,华为往里砸了多少技术?老司机试完后不说话了
上周末带着全家去郊区转悠,回来路上老婆突然问我:“你刚才过那个路口,是不是没看后视镜?”我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车自己就把事儿办了。那个路口挺复杂,左边有电动车抢行,右边还有台出租准备加塞,我正犹豫呢,方向盘轻轻动了两下,稳稳当当就过去了。这种感觉挺微妙的,像是副驾坐了个开了二十年车的老师傅,知道你要干啥,但不抢你方向盘。
说实在的,玩车这么多年,见过的新车不算少。但问界M8这台车,确实有点不太一样。华为把家底都掏出来了——ADS 3.0智驾系统、鸿蒙座舱、800V高压平台,还有赛力斯那套增程系统。听着挺玄乎,开起来或许才明白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先说智驾这块儿。现在很多车都号称能辅助驾驶,可大多数离开高精地图就抓瞎。ADS 3.0倒是不挑地方,全国哪儿都能开。它用的是“无图”方案,靠传感器和算法实时判断路况。有次我在老城区窄巷子里会车,对面来了台大货车,我正准备倒车让路,屏幕上已经显示出倒车轨迹了。这种预判能力,说是“交互博弈算法”,听起来挺学术,实际就是它能猜到别人下一步要干啥。
鸿蒙座舱这玩意儿,刚上手可能觉得就是个大屏幕。用几天就明白了,它跟手机、手表甚至家里的智能设备是通的。上车前手机上的导航自动就到车机上了,下车前空调已经帮你把家里温度调好了。有一次我在车里开视频会议,手机没电了,直接在车机上接着开,画面都不带卡的。这种无缝衔接的感觉,像是所有设备都长在一块主板上似的。
动力系统也值得聊聊。问界M8用的是增程式,发动机主要用来发电。官方说一升油能发3.65度电,热效率44.8%。这数字听着挺抽象,换算一下大概就是市区跑个七八百公里不用加油充电。关键是这套系统挺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烧油什么时候该用电。高速上发动机会主动介入保持电量,市区低速就纯电跑,车里安静得能听见风噪。有次从市里开到郊区,全程一千多公里,中间只加了一次油,这种续航能力,长途出行基本不用操心。
底盘用的是空气悬挂,这配置以前只在百万级豪车上见过。它能根据路况自己调软硬高低,过减速带的时候明显感觉悬挂在主动化解冲击,高速过弯又能提供足够支撑。后排坐着的家人都说比之前那台车舒服多了,小孩在后面睡得特别沉。
安全方面,这车做了不少文章。除了常规的气囊、刚性车身,还有一套场景化的主动安全系统。比如雨天在高速上,它会提前预判前车刹车,给你留出更多反应时间。电池安全也下了功夫,据说有主动预警功能,能提前发现异常。这些东西平时感知不强,但关键时刻或许就是救命的。
充电速度也挺快。800V高压平台,充电桩上待十分钟,续航能增加四百公里左右。这速度跟加油差不多了,中途休息上个厕所买杯咖啡,电就补得差不多了。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这配置算是刚需。
空间表现也不错。轴距三米多,六座或七座布局都有。第二排座椅能放倒到接近平躺,长途坐着不会太累。后备箱能塞下全家的行李,周末出游基本够用。有朋友开理想L8,两台车停一块儿比了比,问界M8在空间利用上不输。
华为这块招牌,现在确实挺管用。车还没正式上市,4S店就有人排队交定金了。有人说是冲着品牌去的,有人说是看中技术,反正热度摆在那儿。预计月销破万应该不难,毕竟这个价位段,能把智能化做到这个程度的车真不多。
外观设计走的是简洁风格,线条流畅,风阻系数控制得不错。内饰用料也讲究,真皮、软质材料该有的都有,氛围灯调得挺温馨。这些细节堆起来,整车质感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儿。现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挺火,不少人担心县城、乡镇充电不方便。问界M8用增程式,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没电了加油就行,有桩就充电,灵活得很。对于想升级座驾的城乡用户来说,这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开了一个多月,总体感觉这车的技术含量确实高。华为把智能驾驶、座舱交互、三电系统都塞进来了,整合得还算顺畅。当然,这车也不便宜,三四十万的预算不是人人都拿得出来。但如果你正好在这个价位段选车,又看重智能化和续航,问界M8值得去店里试试。有些东西,不亲自开一圈,体会不到那个劲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