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车的朋友都懂,白天开车是“常规操作”,一到晚上就成了“硬核挑战”。尤其是遇到暴雨、大雾天,或者走那种没路灯的乡间小路,别说新手了,就连开了几年车的老司机都得提心吊胆。其实夜间开车不是靠“运气”,更多是靠经验和技巧——今天就把我开了十几年车总结的8个实用经验分享给大家,全程口语化唠明白,不管你是新手还是想精进技术的老司机,照着做就能大幅提升夜间行车安全!
第一个技巧,也是最基础但最容易被忽略的:灯光绝对不能瞎开,用对了才是“安全灯”,不是“添乱灯” 。很多新手一到晚上就慌,要么全程开着远光灯晃别人,要么只开示宽灯不敢开近光,这都是大错特错!先说说远光灯,只有在没有路灯、对面没车、也没有行人的空旷道路上才能用,比如深夜的高速或者偏远小路;只要看到对面有来车,哪怕还离得有点远,也得赶紧切成近光,不然强光会让对方司机瞬间“失明”,很容易引发碰撞,你自己也不安全。再说说近光灯,天黑之后不管有没有路灯,都得及时打开,别觉得“我能看清”就省事儿,近光不仅能帮你看清路,更能让行人和其他车辆早点发现你。还有雾灯,很多人分不清雾灯和双闪的用法——雾灯只有在暴雨、大雾、大雪这种能见度特别低的天气才用,平时开着不仅晃人,还特别费电;双闪是紧急情况用的,比如车坏在路边、临时停车,或者极端天气下能见度不足100米时用,别把双闪当“装饰灯”一直开着。另外,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灯光,刹车灯、转向灯、示宽灯都试一遍,别等开上路了才发现灯坏了,尤其是刹车灯,晚上别人全靠它判断你的行车状态,坏了太危险!
第二个技巧,跟车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别抱着“贴紧点走得快”的想法 。白天跟车近点可能还能反应过来,晚上绝对不行!因为夜间视线差,遇到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会比白天短很多,而且前车的刹车灯如果不够亮,或者你跟得太近,根本来不及刹车。我平时晚上开车,在城市道路上跟车,至少保持2-3个车身的距离;如果是在高速上,那得拉到4-5个车身,遇到下雨下雪天,直接翻倍!别担心被加塞,宁愿多等一个红灯,也别拿安全赌时间。还有一点要注意,晚上尽量别跟在大货车、公交车后面,这些车体型大,会完全挡住你的视线,你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况,万一前面有个障碍物或者突发事故,等你发现的时候就晚了。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跟,那就拉大距离,或者找机会安全变道超过去,别一直跟在后面“盲开”。
第三个技巧,会车时学会“避光”,别硬扛对面的强光 。晚上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遇到“远光狗”,对面车开着远光直射过来,瞬间眼前一片白,连路沿都看不清,这是最容易出事故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硬着头皮瞪着对方,也别赌气开远光怼回去,这样只会两败俱伤。正确的做法是:提前减速,然后把视线往自己车道的右侧靠,盯着路边的标线或者护栏走,这样既能避开强光直射,又能通过标线判断自己的行驶轨迹。如果对方一直不换近光,也别慌,保持匀速直线行驶,别随便变道或者急刹车,等车开过去之后,再慢慢把视线拉回中间。另外,会车之前如果能看到对面来车,提前就把自己的远光换成近光,互相体谅一下,大家都能安全开车。
第四个技巧,视线要“多看多扫”,别死盯着前方一点 。很多人开车习惯盯着正前方,晚上这样更危险,因为夜间视野本身就窄,只盯一个点,很容易忽略旁边的行人、非机动车,或者路边突然窜出来的小动物。我平时晚上开车,视线会像“扫描器”一样:每隔几秒就扫一眼左右后视镜,再看看前方远处的路况,偶尔也瞟一眼仪表盘,看看车速和油量。尤其是经过路口、小区门口或者学校附近时,更要放慢车速,多观察两侧,因为这些地方很可能有行人或者电动车突然冲出来——晚上电动车大多没开灯,或者只开了个微弱的灯,不容易被发现,必须提前留意。还有,遇到路边停着的车,也要多留个心眼,别靠太近,防止有人突然从车后面开门或者窜出来。
第五个技巧,车速一定要“留余地”,别觉得没车就开快车 。夜间开车,哪怕是在空旷的道路上,也别超速!因为晚上视线差,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会比白天差很多,你觉得自己开得不算快,但实际刹车距离会比预想的长很多。比如在城市道路上,晚上限速60,我一般只开40-50,遇到路口直接降到30以下;在没有路灯的郊区道路,最多开40,而且全程用近光(除非特别空旷),随时准备刹车。很多人觉得晚上车少,开快点没关系,其实晚上最容易出大事的就是“超速+突发情况”,比如突然遇到坑洼路面、掉落的障碍物,或者横穿马路的行人,一旦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反应。记住一句话:晚上开车,“慢一点”就是“安全一点”,宁愿到地方晚几分钟,也别拿生命换速度。
第六个技巧,疲劳驾驶是“致命坑”,千万别硬撑 。晚上尤其是凌晨12点到凌晨4点,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开车,哪怕是开了一会儿,也会觉得眼皮发沉、脑袋发懵,这就是疲劳驾驶的信号,千万不能硬撑!我有一次凌晨开车回家,开着开着就觉得犯困,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赶紧找了个就近的服务区,停下车睡了20分钟,醒来之后精神多了,才继续开。如果找不到服务区,也可以找个安全的路边(比如应急车道,前提是符合规定),停下车,打开双闪,哪怕眯5分钟也比硬撑强。另外,晚上开车之前,别吃太饱,也别喝太多酒或者咖啡——吃太饱容易犯困,咖啡虽然能提神,但效果过了之后会更累,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休息好,保证精力充沛再开车。还有个小窍门:如果实在犯困,打开车窗吹点风,或者放点节奏快的音乐,能暂时提提神,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得靠休息解决。
第七个技巧,特殊天气夜间开车,“慢”是唯一准则 。晚上遇到下雨、下雪、大雾这种天气,就别想着“正常开”了,能不开就不开,实在要开,全程慢到“龟速”都不为过。先说雨天,晚上下雨路面会反光,尤其是路灯或者对面车灯照过来的时候,视线会特别模糊,而且路面容易打滑,刹车距离会比平时长2-3倍。这时候要做的是:打开近光和雾灯(别开远光,远光会被水汽反射,更看不清),车速降到30以下,跟车距离拉到5个车身以上,尽量走中间车道,别靠路边(路边容易积水),刹车的时候要轻踩,别猛踩刹车,不然容易侧滑。再说说大雾天,晚上大雾能见度特别低,有时候甚至不到50米,这时候最好别开了,如果必须开,除了开近光和雾灯,还要打开双闪,车速控制在20以下,跟车距离至少100米,遇到路口要提前鸣喇叭,提醒行人和车辆。下雪天和结冰路面就更不用说了,尽量别开车,非要开的话,用低速挡行驶,别踩刹车,用挡位控制车速,避免急加速和急转向。
第八个技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别等上路了才手忙脚乱 。夜间开车,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不然开着开着遇到问题就慌了。首先,检查车辆:除了前面说的灯光,还要检查刹车、轮胎、油量——刹车灵不灵,轮胎胎压够不够、花纹深不深(花纹太浅雨天容易打滑),油量至少要够往返,别开着开着没油了。其次,调整车内环境:晚上开车别把车内的灯打开,车内灯太亮会让你的眼睛适应不了外面的黑暗,视线会变差;空调温度别开太高,开太高容易犯困,适当开点新风,保持空气流通。还有,调整座椅和后视镜:座椅别太靠后,也别太靠前,保证能轻松踩到底刹车和油门;后视镜要调整好,左右后视镜能看到车身的1/4,车内后视镜能看到整个后挡风玻璃,这样能减少盲区。最后,规划好路线:晚上开车尽量走熟悉的路线,如果要走陌生路线,提前用导航规划好,别开着开着再找路,分心很容易出事故;导航尽量用语音播报,别一直盯着屏幕看。
其实夜间开车,核心就是“慢一点、多观察、早准备”,这8个技巧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很多人觉得夜间开车难,主要是因为视线差、反应时间短,但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提前做好准备,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危险。记住,开车不是“比谁开得快”,而是“比谁开得稳、开得安全”,尤其是晚上,多一分谨慎,就多一分保障。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到大家,也祝各位朋友每次夜间开车都能平平安安到家!如果觉得有用,也可以分享给身边开车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夜间行车的安全知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