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有些决定。做的时候觉得万无一失。回头看。全是破绽。买车这件事。我深有体会。我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就是“可油可电”。当时觉得真稳妥。毕竟。纯电不方便。续航焦虑绕不开。油混呢。又不能充电。成本还是高。怎么看。增程式都是最优解。

然而现实很锋利。就是这个决定。让我用了不到半年。就果断换车。为什么会这样。可油可电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用得好它。今天我想认真聊聊。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01 可油可电的优点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充电的便利你也有。加油的保障你也没丢。这不是最聪明的选择吗。说实话。当初我就是这么想的。它瞄准的就是我这类用户——怕没电。没事能加油。嫌油贵。有电便宜。要出远门。增程器加持续航翻倍。限行限牌。绿牌统统搞定。

纸面上看。它真像一把万能钥匙。什么问题都提前给你兜住。这种安全感。在买车这种大事面前。极具诱惑。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是极客。不追求极致。能油能电。听起来就是稳赚不赔。也正因如此。我当时毫不犹豫就买了。甚至以为选了一条最稳妥的路。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保险。往往意味着不彻底。不彻底。就可能两头落空。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02 为什么说两头不讨好

原因其实很清晰——所谓的灵活。更像是一种左右为难。你想当纯电开。没问题。但它续航短。两三天就要充一次。如果你有家充。那还算方便。如果没有。频繁跑公共桩。就极其折磨。有人会说。纯电不也要充电吗。为什么他们不觉得痛苦。这一点很好解释——纯电车续航动不动就是600公里以上。加上800v高压平台。20分钟补能90%是常态。人家是充得少+充得快。自然轻松。而增程车呢。不仅充得频繁。功率还低。充满常要1小时以上——若赶上急事。那种焦虑。真的难以忍受。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那干脆不充电。就当油车用。行吗。也不太理想。因为增程器不直驱。是先发电再驱动——路径长了。损耗就大。结果就是油耗不低。动力还弱。而且很多人心理上也接受不了——明明知道充电更省钱。却被迫烧油。会有一种持续的负罪感。特别难受。这样一来。很多人很快就后悔了。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03 什么样的人买才合适

当然。也不是说“可油可电”全无是处。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那它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第一。有家充桩。每天回家插上枪。第二天满电出发——没有补能焦虑。也不在意功率慢。那增程或插混会很适合你。随手一插。方便自在。第二。经常跑长途。且单程距离远。如果你一年只长途一两次。真没必要选增程。现在纯电续航普遍突破500公里。高速服务区充电网络也在快速铺开——提前规划。体验并不差。相反。增程车多出一套燃油系统。保养更复杂。车重更高。电池循环也更频繁。若无刚需长途。强行上增程反而是负担。第三。不心疼油费。说白了。就是心理上不纠结。用油时毫不勉强。如果做不到。总想着“还是充电划算”。那真的别选。因为低功率、短续航都能忍。为什么不直接上纯电。说到底。你要像很多增程车主那样。在高速服务区宁愿排队充电也不愿烧油。那可能从一开始就不该买它。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总结来看。“可油可电”并非不好。只是它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完美。它适合的。其实是那些条件很明确的人——而不是我们幻想中的“万能解”。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要”。以为“可油可电”能覆盖所有场景。买车之后。大概率会失望。懂了吗。

换了2次电动车才明白:最蠢的选择,就是跟风入手“混动车型”!-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