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合资车企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难了。这两年数据显示,合资品牌份额从2020年的63%骤降到去年大约35%。说实话,这趋势冷不丁甩给车企几个巴掌,谁不着急?不少外资车企开始慌了,找本土技术合伙人、投钱造新品牌、琢磨本地化电池和芯片。像大众和小鹏搞联动,Stellantis和零跑搭伙,奥迪基于上汽平台搞电动车,别克搞增程,BBA直接投产国产智能电动车,供应商也悉数换成了本土的辅助驾驶企业,这阵仗,好像只有福特没跟着走找外援路线,而是选择里子里子一盘棋——内部整合。

这事儿得从福特中国的组织变革讲起。9月23日,福特中国成立了福特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整合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的销售和服务资源,由陈晓波出任总裁。吴胜波(福特中国总裁兼国际市场CEO)朋友圈里发了一句One Ford,意思很明确:过去分家不合的两只福特,要合成一个整体。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驾

说起合资,这玩意儿以前挺灵的。你看福特1995年开始和江铃联手,江铃主打商用车,后来靠SUV开始打乘用车市场,长安福特主攻家轿和中大型车。2016年福特中国卖出127万辆车,光辉时刻。不过好景不长,进入存量时代以后,车市竞争变得惨烈,销量从2017年开始下滑,后来亏损高达25亿美元。吴胜波2012年那个教培行业价格战的经历告诉他,规模追求没啥用,不如专注细分市场。

过去两年,福特中国有所瘦身:停产了福克斯、福睿斯这些小车,重点放大空间和马力大的锐界、蒙迪欧和探险者,还给江铃带来了烈马Bronco和游骑侠Ranger这些标杆车型。做成了以Fun天性,去野行为品牌主旨的越野和性能车阵营,江铃甚至独立出一个福特纵横品牌,专注户外改装和社群。看起来品牌调性挺鲜明的,可逻辑转不过来——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之间仍然隔着一道裂缝。

怎么说呢?两个合资公司,两套渠道,两套管理,4S店相互割裂、相互竞争,品牌识别混乱,尤其当价格战像一只猛兽一样咬人,双轨制就像两条赛跑轮胎装反了,拖累福特加重。吴胜波的新思路就是抛弃这破局部互斗,强调一个福特,统一渠道和服务,这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不是选项,是生死题。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驾

类似的故事其实2006年福特总部就开始演绎过。当年CEO穆拉利来了之后,果断甩卖了那些杂牌子(捷豹、阿斯顿马丁、沃尔沃),整合了全球的平台车型,实现资源集中。那招当年起死回生,福特逆转金融危机,成为美系三巨头唯一没有靠破产保护活下来的车企。今天,吴胜波把这方案搬到中国,打一场战略聚焦+产品精简+渠道协同的翻身仗。

具体说,就是割掉双轨制的土地、人力重负。长安福特新能源有约270家销售店,江铃福特的福特纵横这两年新开了大约110家。能想象吗?将来一家4S店可能卖锐界、蒙迪欧之外,还有烈马和游骑侠;反过来江铃的展厅也能卖城市SUV探险者和锐界L。这种丰富多样明显提高了单店营收和抗风险能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福特最新渠道战略不只是卖车,还要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活方式圈子:这套福特纵横生活体系包含了体验空间户外社群个性化改装和车辆守护四大模块,想象一下,买车不只是买辆交通工具,更是买个野外生活的通行证。难怪福特要强调Fun天性,去野行,不仅暗指产品性能,也强调品牌文化。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驾

现在产线上,全新国产智趣烈马已经成都车展首发了,估计年底就会进店。销售渠道整合后,会给这款车型上市提供直接支持。车展现场,我跟一哥们儿闲聊,他抱怨说:福特这步棋实在太慢,人家新能源对手一下子都‘包场’了。这话一语双关,令人有点不爽,却也不假,更说明内部整合是及时且必要的。

这里插个没细想过的猜测:福特对一个福特推得这么坚决,可能还因为全球供应链压力和芯片短缺,想通过统一管理更好地统筹资源,避免重复库存和浪费。虽然不确定,但从供应链视角看,这样的内部合力对缓解各种卡脖子问题确实有帮忙。

说到供应链,拿福特和江铃两边比就好像两家邻居各自养了鸡和鸭,鸡吃的东西不同,鸭也偏好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鸡蛋鸭蛋,一起拿出来卖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养殖的成本。再说汽车研发,分开干就像你爸妈做饭时厨房隔着墙互不沟通,结果盐放多了油烧干了,合在一起,才能把味道调好。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驾

我得承认,之前我想象福特会一口气把两个系统合一,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有点乐观了。毕竟品牌认知和渠道协同不是一夜之间能炼成的铜墙铁壁,里面涉及经销商利益分配、新能源政策适应、客户惯培养,都是复杂难题。不过至少,开头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渠道整合,会不会对那些细分市场的粉丝群体产生影响?比如说热爱福特纵横硬核越野的用户,可能担心以后改装支持不那么灵活了;或者城市家用用户怕产品线混杂后,售后服务变复杂。福特能找到平衡吗?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最后想提醒一下细节:福特新渠道里增加了很多个性化改装资产,比如专门设计的越野轮胎、户外大篷车配件等。这不仅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也能带来新的利润点。经销商老王对我说:这些周边卖得其实比车本身更实在,利润空间大多了。看来,不只是车,整个生态链的打造才是长远棋局。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外资车企纷纷寻求本土化突破,福特却选择内部整合重塑“一体化”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驾

你觉得,以中国市场目前的竞争态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一个福特能支撑福特长期站稳脚跟吗?还是说这又是一次看起来漂亮,最后得靠产品说话的赌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