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号这一天,汽车圈热闹得跟过年似的,一下子冒出来7款新车,各种配置、各种定位、各种花哨的噱头,全都凑齐了。如果没点定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咱想一想,这新车一波接一波地出来,车厂们都图啥?咱们消费者又到底在意啥?咱们为啥要一辆新车呢,真的是新配置、新技术越多越带劲吗?
说实话,现在车厂们卷得不像话,就拿这次方程豹钛7来说,官方指导价17.98万这价格,一下让不少人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是惊喜。为啥呢?其实就是咱老百姓买车越来越精明,已经不仅仅只看动力大不大、配置炫不炫,而是更关注这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仔细看看这回新上市的这些车,都以各种角度“写作文”,不少都是SUV、混动乃至纯电的,配置几乎要把人宠上天。比如什么30英寸屏幕、AI大模型、副驾零重力、后排娱乐屏、智能驾驶……恨不得每个零件都给你整点AI、智能、生态系统出来。可稍微琢磨琢磨,问题就出来了——这些炫酷的东西,是不是你每天都会用?都是生活必需品么?咱们日常上下班、接送娃、买个菜,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能不能真的给生活带来啥质变?
再说车的价格和定位,你看速腾L拉到十来万,方程豹钛7拉到17.98万,星途凌云曜夜版也就15、16万出头,弄个豪华感跟旗舰一样。但仔细想想,这么多车价扎堆在15-25万区间,企业为啥死咬着这个区间?一句话——这是消费主力,看得起也掏得起。换句话说,厂家心里特明白,咱老百姓买车,终归还是看性价比。
可问题来了,现在的性价比到底是拼技术,还是卷配置,还是拼品牌?比起前些年,只要能开、能跑、省油,牌子响就能卖,现在大家挑车的标准一路升级——安全舒适要到位,智能配置要跟上,外观还是得好看,最好啥都齐全。厂家就琢磨着把各种“哄人”的功能往车里堆,希望总有一款功能能把你“打动”。可是,这种卖点堆叠的竞争,真的会让咱们买得更满意,还是反倒让人有点迷茫,不知道该信啥好?
说回方程豹钛7,说它“惊喜上市”,真不是随口说的。毕竟17.98万的起售价,在这个尺寸和配置的新能源SUV里,简直就是价格屠夫了。你要空间有空间、要配置有配置,外观设计还挺新潮,比亚迪的新DM平台、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灵鸢”无人机这些听着都挺有梗的。可再一看,电子花样齐活,座椅按摩、7屏联动、车载冰箱、比亚迪智慧生态……哪怕你就是个司机上下班、家里接送孩子,这些功能也得用个一年半载才能都摸明白是不是刚需。
再看传统品牌,像速腾L还是靠着“大众”老字号门头,外观内饰一如既往的“硬朗”,发动机变速箱都翻新了一遍。可人家在配置和智能化上也努力追着新势力跑起来了,什么矩阵大灯、悬浮中控屏、AI语音助手、车道辅助什么的,也都补上了。但说到底,这些“科技标配”其实已经成了卷不过对手不行的基本操作。
说到这里,我老是想问一句,现在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正打动了消费者?买车你到底是冲着哪一项去的?
有人说:配置啊,能多有多,啥都有总比没有强。
有人说:品牌,毕竟可靠二字天下无敌。
有人说:当然是价格,便宜最重要,能省一分钱就不花两分钱。
可现实是,这三样缺一不行,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谁都想“既要又要还要”。厂家呢,为了让你选它家的车也是殚精竭虑,一个劲儿跟着你的想象和钱包跑。可这车一多,咱挑花了眼,买完以后用不上、或者很快又有新技术新功能,这种“落伍感”和“冤大头感”要不要也算进购买成本里?
再往下想,智能化时代的新车,一年一个样,半年翻一代,不仅是产品周期太短的问题,更让咱们觉得到底哪件东西才有长远价值。比如辅助驾驶,一边卷硬件卷算法,号称啥全场景泊车、车位到车位都能干,但真想想,北京拥堵早晚高峰,杭州限行,谁真能全程不动手交给汽车?再来回头看配置,15个喇叭、20个喇叭、座椅通风按摩、36度恒温车载冰箱、高功率无线充电……这些“增配”几乎到了贪多嚼不烂的地步,有的人真的全都能用起来吗?
我觉得,厂家们卷这些新技术没错,因为大家本来该往前走,不能停在十年前的单一配置和简单动力里头不进步。咱中国车企要是没这么卷,全球新能源市场也得不到优势。但咱们“卷”得这么用力,是不是也该歇歇脚,想想车作为家的延伸,本质上是啥?说到底,人们想要的还是一辆开着安心、坐着舒服、用着省心的车,不用天天看说明书、不用每次启动都得在屏幕间“斗地主”点半天,简单一点、靠谱一点,比什么都会耍花样更重要。
再看车价,你以为车越新越贵?其实不然。这波新车,出现了明显的“高配低价”趋势。厂家们基本也是看出来了,真正能打开销量的,往往还是拉低门槛的那几款,看着科技感爆裂,价格又谁都加一把劲儿,消费者自然愿意掏。可是“高配+低价”能不能长久?一堆高成本的配置,光靠低毛利卖车、后续能不能盈利,厂家心里肯定也是有点打鼓的。
新能源/智能驾驶这碗饭没那么好吃,尤其是现在补贴退坡、技术分化越来越明显。比如极星Polestar 5,定价拉到一百万,BBA既视感,相信买单的还是那拨小众高端群体。可更多老百姓关心的其实是10-25万区间内,谁能给我最合适的靠谱选择。
现在的市场局势看着热闹,其实暗里“卷生卷死”。有个有意思的点,现在的新车发布,官方都爱用“重磅”“诚意价”“爆款”等词儿,甚至连产品经理都开始带货直播讲功能,这种“花式推销”其实也说明一个事——市场的饱和和焦虑已经来了。大家都想在有限的消费能力下注出题,想靠“新鲜感”拉住客户。
最后,我觉得消费者其实没那么难以琢磨,就是想要一辆更智能、更舒服、更实用的好车,自然不是功能越多越好,也不是单纯省钱就好,而是希望在快节奏生活下,省心省事可靠,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么一想,大家就都别跟风起哄、别盲目追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需求,别被“爆款”二字左右,看清楚价格、了解清产品、别一窝蜂下手,反倒容易买到适合自己的好车。厂家们也别只卷科技,用点心把车子的基本面做得更扎实,让买车像买碗面一样轻松,别再藏着掖着,用真诚和真实去赢市场,才是真本事。
让咱们拷问自己:新车年年有,你到底真正需要啥?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一款?希望未来的中国车,不只卷价格、卷配置,更能多一份对生活本真的用心与温度。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惊喜”。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