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

你有没有想过,中国企业除了做智能扫地机器人、吸尘器这些东西,真的有一天能在“超豪华纯电超跑”这个领域和布加迪、法拉利这些老牌大佬同台竞技?说实话,几年前这个设想,八成会被人当成段子听完一乐。可现实比段子还离谱——追觅科技真搞起来了,而且不是玩票性质的,他们要的是在整个世界车坛刷存在感。

先问一句,中国能不能做出顶级超跑?如果用惯性思维去揣摩,你肯定觉得差距遥不可及。毕竟一辆布加迪起步2500万人民币,天价不说,那些欧洲大牌的精密技术、历史积淀、狂妄自信,怎么看都和中文logo搭不上边。可咱现在的中国制造和以前真不一样了,就像以前买奔驰BMW会让人觉得成功,现在买国产高端新能源才叫有格局——风水轮流转呗。

你看追觅科技,它不是泥腿子起家,也不是一夜暴富,俞浩当年蹲在清华实验室里琢磨技术报告,比现在一众PPT画饼的新势力靠谱多了。他明白,造车不是一时兴起,得等时机成熟。为啥?过去十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狂追猛赶,各路品牌火拼,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终极格局没到,杀进去无非是给人打工。俞浩这人稳,等了十二年,憋着大招,吸取前浪的经验和教训,凡事讲究决策质量,这比起撒钱砸市场那帮“电动爹”来,操作含金量高多了。

造超跑为啥一定要去德国?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答案无非是:德国的供应链完美、工程师牛、还自带“精密制造”光环。追觅非但要靠这些资源撬动全球市场,更要给自己贴上“与世界顶级同场竞技”的标签,这事想明白了,背后其实就是一句话——你做低端我随便,你做高端才顶得住。咱们中国这两年进步太快,豪车都在中国卖滞销了,原因很直接,中国自己的品牌崛起了。

你发现没?那些国际豪华品牌的金字招牌在中国越来越不值钱了。几十年前有车就是地位,现在是有好车才有地位。这就是中国汽车的“苹果机会”,拥有足够技术和供应链能源,靠产品力抢占高端路线,把规则改写了——这才是追觅的底气。

其实啊,中国企业造超跑这事,有没有可行性?如果放在以前,门槛高得离谱。但今天的新能源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供应链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追觅玩的是“跨界突袭”,本来清洁家电起家,电机自主研发,2018年就把戴森的高转速电机干服气,后来2024年又一口气做到20万转/分钟马达,这技术密度,直接就能用在高性能汽车上。你别说,移动互联网行业那套“今天你牛逼明天被颠覆”的戏码,正巧轮到汽车行业了。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超跑?不是堆马力、讲故事,而是真正能碾压对手的“产品力”。俞浩说得挺明白:产品定位选错,钱砸再多也是水漂;产品定位对了,核心技术突出,熬一熬自己就能养活自己。所以追觅想的不止是炫技,而是如何把电机配置、智能系统、加速性能都推到一个新极限,10%—20%优势还嫌不够,要在电驱效率、智能交互这些新项目上直接甩对手十条街。你细品这思路,和那拨只想炒作概念卖期货的新能源厂商完全就不是一码事。

再说团队,追觅早在小米刚说“要造车”那会儿,自己就悄悄拉起了200人的攻坚组。你可以说,小米是营销大师,但追觅是闷声发大财那种,等外界都洗过一轮牌,追觅这个千人研发团正好“满格上线”。光有技术不行,你得有国际化视野。他们这帮人,既有大公司互联网和芯片背景,也有正儿八经做过顶级豪车的,从智能硬件到整车工程,团队跨度、经验,俞浩要啥有啥了。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追觅要进军超跑,技术沉淀厚,团队全球化-有驾

有人会担心,中国人造的超豪华品牌,欧洲人愿意买吗?这个问题不光是技术,更是文化认知。可你别忘了,追觅早就卖全球100来个国家,在18个国家排市场第一,欧美也早就吃过追觅的产品。销售网络和品牌积累,不是PPT构想——人家真实铺出来了。所以追觅直接国际市场起步,这种“先全球后国内”的打法,就是给顶级超跑市场而生的。

再看看现在的局面,特斯拉风头过了,传统超跑品牌还没适应新能源转型。空档期到了,谁快谁灵活谁占坑。追觅家底结实,懂得技术迁移和供应链优化,下手自然又狠又稳。这跟苹果当年怎么干掉诺基亚摩托罗拉如出一辙——不是一味技术堆积,而是在跨界融合、用户体验和供应链效率上降维打击对手。

坐拥如此全球化的资源,追觅要做的新车是拿出来“比拼结果”的,不是拿“历史包袱”讲故事的。市场已证明,中国制造,做日用消费品可以玩性价比,做超级跑车一样可以玩品位和顶端技术。别人当传奇的“德国造”,咱中国人现在追到“可以和你掰手腕”的地步了。

当然,讲到底,超跑不光得快、得帅、得科技,还得撑得住审美。毕竟全世界的顶级玩家买车不光看技术,更看情怀、故事、品味。这一关能不能过,咱不能替追觅下结论。但敢卷到欧洲腹地造厂房,敢全球组建超能力团队,这勇气和想象力,就是将来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花上十年磨一剑,宁可慢点,但只要造出来,世界就是另外一番格局了。真正的逆袭,从不靠运气,靠的是暗地里拼到极致的技术积累和判断力。市场给进场机会,但最后比的还是你能不能有持续领跑的底气。现在的中国新势力已经学到了,不只是玩一把就跑,而是打持久战、玩价值升级。这才是中国要在世界超跑圈中立住脚跟的“追觅逻辑”。

没准,几年后我们聊顶豪跑车,头几个念叨的就是中国名字;到那时候,谁还记得当年“布加迪是有钱人的玩具”?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新符号,追觅不过是个漂亮的开头。这事,你得现在就大胆点信——否则过几年,连自己都会被中国速度吓一跳。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