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充电难,高温再揭短板,燃油车或迎第二春

最近这天气,真是一天比一天热,走在马路上感觉鞋底都要化了。

对于我们这些开电动车的朋友来说,这夏天可不只是身体上的“烤”验,更是对车子和心理的双重煎熬。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电动车在高温下怎么怎么不行的帖子,说得挺吓人,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燃油车的时代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电车充电难,高温再揭短板,燃油车或迎第二春-有驾

这高温天,究竟是把电动车打回了原形,还是说,这只是所有新事物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

咱们今天就坐下来,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最头疼的问题:续航里程。

很多车主都感觉,这夏天的续航里程,就像冰淇淋一样,晒一会儿就化了,缩水得厉害。

不少人反映,自己那台标着能跑六百公里的车,真到了夏天,开着空调上趟高速,能跑过三百公里就得烧高香了。

这种感觉特别折磨人,眼睛总得时不时地瞟一眼那个电量百分比,心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扔在半路上。

而且大家都知道,为了电池健康,充电一般充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就停了,电量用到百分之二十就得赶紧找地方充电,这么一算,实际能安心开的里程就更短了,可能也就二百多公里就得规划下一次充电,这哪还有什么出远门的潇洒可言。

很多人都觉得,这电不就是被空调给吃了吗?

这话对,但只说对了一半。

实际上,在你的车里,有两个“用电大户”在悄悄地消耗着宝贵的电量。

第一个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车厢里的空调。

燃油车的空调是靠发动机带着跑的,烧的是油,咱们感觉不明显。

可电动车不一样,空调一开,那就是直接从驱动车子的那块大电池里抽电。

大热天里,你想在车里享受二十几度的凉爽,那空调压缩机就得玩命工作,一个小时消耗一两度电是常事。

在城里堵车走走停停还好,一旦上了高速,车子本身就在高速运转,耗电快,再加上空调这个“电老虎”在旁边不停地“偷电”,续航里程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但还有一个更隐蔽的“电耗子”,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给电池本身降温的系统,我们叫它电池热管理系统。

这才是夏天真正吃电的大家伙。

咱们得知道,电动车的锂电池是个很“娇气”的东西,它有自己的“舒适区”,工作温度最好是在二十到三十五度之间。

天冷了,它会“犯懒”,活性降低,放电没劲儿;天太热了,那可就麻烦了,不光是寿命会变短,还有可能因为热量散不出去,发生热失控,也就是我们最担心的自燃。

电车充电难,高温再揭短板,燃油车或迎第二春-有驾

所以,工程师们就给电池包安装了一套专门的“空调系统”,夏天负责给它吹冷气降温,冬天负责给它加热保暖。

当你开着车在高速上飞驰时,电池在大功率地放电,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就像人剧烈运动后会大汗淋漓一样。

为了不让电池“中暑”,这套热管理系统就得火力全开,通过液冷循环等方式,拼命把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

那它工作的电从哪儿来呢?

还不是得从那块主电池里拿。

所以你看,一方面车厢空调在耗电,另一方面电池自己的“空调”也在疯狂耗电,双管齐下,这续航能不“腰斩”吗?

文章里说,严重的时候三分之一的电都耗在这上面了,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续航短了也就罢了,更让人崩溃的是,你好不容易熬到了服务区,想赶紧给车“喂口饭”,结果发现,要么是车不肯“吃”,要么是充电桩不肯“喂”。

这就很尴尬了。

车子不肯充,是因为它刚跑完长途,电池本来就热得不行。

你这时候把充电枪插上,大电流一进来,充电过程本身又会产生新的热量,里外夹击。

电池的管理系统这时候就跟个负责任的管家一样,它一看情况不对,为了主人的安全,立马就会启动保护程序,大幅度降低充电速度,甚至是直接拒绝充电,告诉你:“先让我凉快凉快再说!”

那充电桩为什么也“罢工”呢?

尤其是那些号称充电快的快充桩,它自己也是个大功率电器,在连续给好几辆车充完电之后,它自己内部的电子元件也会热得发烫。

为了防止自己被烧坏,它同样有自己的保护机制,也会“歇业降温”。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服务区里那种很奇怪的景象:一长排的电动车安静地排着队,大家等的不是空位,而是在等那个发烫的充电桩自己“退烧”。

这确实给很多车主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不过,有问题就有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现在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地方,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恰恰也成了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电车充电难,高温再揭短板,燃油车或迎第二春-有驾

你看,像华为这些科技公司,不是已经在搞“全液冷超充”技术了吗?

就是给充电桩从里到外都装上冷却系统,让它在大功率工作时也能保持“冷静”,从根子上解决“中暑”的问题。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到2023年底,我们国家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850万个,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

可以说,基础设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技术也在不断迭代,眼下的困难,更像是黎明前的一点黑暗。

除了高温带来的这些新问题,原文里提到的一些老问题,比如维修贵、驾驶体验不适合所有人等等,也确实是很多车主关心的话题。

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像电池、电机、电控,和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完全是两码事,维修起来技术门槛高,配件也贵,这是事实。

一些车企为了把用户留在自己的售后体系里,用一些免费换电之类的权益来“绑定”客户,也确实让一些车主感到不爽。

但这更像是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想想看,最早的智能手机,是不是也只有官方能修,而且死贵?

随着技术越来越普及,保有量越来越大,市场上自然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专业的第三方维修店,竞争会把价格拉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现在很多国产品牌都推出了动力电池终身质保,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承诺和保障。

至于说驾驶体验,电动车那种一踩电门就往前窜的猛烈加速感,确实会让一些老人和孩子感到头晕不适。

但这其实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电动车,基本上都提供了好几种驾驶模式让你选,比如“舒适模式”或者“经济模式”。

在这些模式下,车辆的加速会变得非常柔和线性,动能回收的拖拽感也会减弱,开起来和坐起来的感觉跟高级燃油车没什么两样。

这更多的是需要车主去了解自己的车,根据乘客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模式,而不是车子本身的设计缺陷。

总的来说,夏天的高温确实像一场大考,把电动车在现阶段的一些不足之处给考了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动车就此不行了,更不代表燃油车就迎来了所谓的“复兴”。

我们看到的,更像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中,必然会出现的挑战和阵痛。

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到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再到不断升级的热管理技术和充电网络,中国的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个一个地去攻克这些难关。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今天电动车遇到的这些“烤”验,恰恰是逼着整个行业变得更成熟、更可靠的动力。

与其说这是一块遮羞布被撕开了,不如说这是一次全面的体检,让所有人都更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