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出行格局中,车辆处于核心地位,车辆交易活动日益增多。但二手车市场的不透明现象依旧较为严重,部分不良车商为了促成交易,会故意隐瞒车辆的真实车况。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在二手车消费过程中,若想购买到车况真实且没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查询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步骤。车辆事故记录详细地记录了车辆出险以及维修的具体情况,这些信息是买家判断车辆是否值得购买的重要参考,买家通过查阅这些记录,能够有效避免购入事故车,挑选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心仪车辆。
一、微信查询
打开微信,搜索【万车明鉴】并进入微信小程序
在小程序中选择“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查询”,然后按照要求,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即可查询到。
另外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车明鉴】进行查询。
除此之外【万车明鉴】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还能查交强险、商业险、车辆状态、抵押状态,4S店的维保记录、公里数有没有被调过表,车牌查车辆、车架号查车牌,还有名下车辆数查询等等!
二、保险公司查询
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三、4S店及维修厂查询
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可携带身份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
四、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
携带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
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在车辆事故定责规则上存在异同,具体如下:
相同点
基本原则相似: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在交通事故定责时,都注重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证据收集:在事故定责过程中,都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支持责任认定。
不同点
法律体系基础:大陆:采用统一的全国性法律框架,并辅以地方性法规的补充。港澳台地区: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港澳台地区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在交通事故定责方面可能与大陆存在差异。
归责原则:大陆:在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上贯彻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为补充的法律适用原则。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行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台湾地区: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适用台湾民法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采过失推定责任主义,并设强制责任保险。台湾《民法》第191条之二规定:“汽车、机车或其他非依轨道行驶之动力车辆,在使用中加损害于他人者,驾驶人应赔偿因此所生之损害。但于防止损害之发生已尽相当之注意者,不在此限。”香港地区:对于道路交通事故适用过失责任原则。法律规定,任何人因交通意外伤亡,而意外是由驾驶人的过失造成时,则伤亡者或其家属可向法庭提出诉讼要求赔偿。同时,法律要求任何驾驶员必须小心驾驶,尽可能运用一切机能,避免发生意外。如果一件致人受伤或死亡的交通意外是因为驾驶人的过失造成,其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疏忽,驾驶人应负赔偿责任。澳门地区:《澳门民法典》规定,实际管理并为本身利益而使用任何在陆上行驶之车辆之人,即使使用车辆系透过受托人为之,亦须对因该车辆本身之风险而产生之损害负责,而不论该车辆是否是在行驶中。可见我国澳门地区适用的也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仅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免责事由存在时才可以免除驾驶者的责任。
责任划分细节:大陆:交通事故责任通常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五级。台湾地区: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没有全责概念,主要责任一般分为主要责任及次要责任两种。比如,在台湾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根据具体情况,后车一般承担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事故责任,前车承担百分之十到二十的责任。
保险与赔偿机制:大陆:主要依赖于交强险赔付与商业保险理赔。台湾地区:1996年制定的《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规定了两项保护受害人的重要制度:一是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无论加害人有无过错,受害人都可以在保险金额范围内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二是规定设立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