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汽车行业再掀波澜!华为据传与红旗达成合作,至此八大国有车企已全部跻身华为的合作阵营。
红旗在国内汽车领域的“品牌价值”毋庸置疑。无论是国庆阅兵中的检阅用车,还是巴黎奥运会期间为中国队提供的赛时保障车辆,红旗不仅是中国的象征,更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顶尖水准。
图源:网络
红旗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被大众冠以“共和国长子”的称号。自成立至今60余年,红旗亲身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的诸多历史性瞬间。
图源:财联社
不过,和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一样,红旗也面临着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挑战。8月22日,据财联社消息,华为与一汽红旗正式展开合作,这一动态再次让中国汽车行业热度飙升。
国内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与中国工业界的“常青树”携手,这样的组合难免让人期待双方能创造出怎样的成果。
红旗携手华为
国产顶级豪华汽车即将登场?
近期,财联社报道称,一汽红旗计划在明年推出“红旗9系”车型,该车型将采用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
消息公布后,不少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华为会与红旗联手推出第六个“界”系列产品,但此前华为BG董事长余承东曾明确表示,尚界将是鸿蒙智行旗下最后一个“界”系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红旗此次选择的是华为全栈解决方案(即HI模式),这意味着华为会为红旗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辆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但车型的主导权仍归红旗所有。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华为与红旗之间是深度协作关系,并非华为将红旗“纳入自身体系”。
对红旗而言,华为承担着助力其完成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华为助力车企实现“华丽转身”的案例在行业内广为流传。
问界、尊界系列车型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国产豪华汽车的发展潜力,也让传统车企意识到,与科技公司合作能够实现技术互补,提升研发效率,带来诸多益处。
图源:一汽红旗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红旗的销量达到22.5万辆,部分月份的单月销量甚至突破了5.2万辆。与此同时,红旗的品牌价值也同步攀升,现已超过1410亿元。
然而在新能源领域,红旗仍存在明显短板。此外,红旗的热门车型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尽管推出了对标迈巴赫、宾利的百万级豪华车型,却未能打造出一款真正的爆款产品。
图源:一汽红旗
以红旗售价百万的“金葵花”系列为例,该系列去年全年销量仅为1100辆;而尊界系列车型在67天内的大额订单量就突破了1万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红旗选择与华为合作,或许正是意识到,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单靠自身力量发展的胜算不大,而融入科技元素,才能更充分地凸显豪华汽车的“高端定位”。
图源:一汽红旗
与此同时,尽管红旗拥有自主研发的“司南智驾系统”,但目前该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应对复杂路况的响应速度以及算法更新迭代效率等方面,与新兴汽车品牌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在品牌形象方面,红旗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类重要场合的亮相,使其自带一种庄重气质。而华为的加入,能为红旗注入更多“活力”,同时帮助红旗塑造“高端智能”的品牌形象。
华为与红旗的合作,充分展现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双向共赢”。红旗能够以较低风险获取顶尖技术,同时弥补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短板。
对华为而言,与红旗合作不仅能进一步验证其智能驾驶技术在豪华车型上的应用效果,还能巩固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地位。
六“剑”齐发
华为新品发布会热度堪比春晚
8月25日下午,华为鸿蒙智行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在长达两小时的活动中,共发布了6款新车型,此外,发布会还邀请到“国民女神”刘亦菲担任嘉宾。
图源:华为鸿蒙智行发布会
对于华为粉丝而言,这场发布会的吸引力不亚于观看春晚。此次发布会上,华为鸿蒙智行同步推出了全新问界M7、问界M8、享界S9T、尚界H5,以及改款智界R7、智界S7。
尽管尚界系列的亮相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但此次发布会的核心焦点集中在改款智界R7、智界S7以及全新问界M8上。据悉,其他几款车型后续将单独举办发布会。
新款智界R7
新款智界S7
智界这两款新车型最显著的变化是将车标更换为与问界、尊界相同的六边形设计,同时在售价上推出了下调政策。
但需要注意的是,智界品牌最初是由华为与奇瑞双方合作研发生产的,不过在合作过程中,奇瑞与华为之间产生了不少分歧。
例如,华为希望能够主导产品定义以及智能化全流程的把控,而奇瑞则担忧这样的合作模式会对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图源:21财经
甚至有传言称,奇瑞某高管的离职与双方企业的矛盾有关,但奇瑞方面已对此回应,表示相关传闻并不属实。
除此之外,智界S7在上市初期还面临着交付困难的问题。
关于交付难的原因,外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当时奇瑞超级二工厂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导致智界S7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奇瑞旗下另一个高端品牌“星纪元”与智界的定位存在重叠,奇瑞未能妥善平衡这两个品牌的发展。
还有一种说法是,奇瑞其实是在为华为“承担责任”,交付难的真正原因是华为芯片供应无法跟上。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智界S7交付难的问题引发了部分消费者退订,为缓解车主不满情绪,智界官方推出了每日向车主支付200元现金补偿的措施。
图源:懂车帝
智界的销量走势可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上市首月,智界销量突破万辆,但进入今年后,销量开始下滑,7月份仅售出3950辆。
图源:界面新闻
在此背景下,华为与奇瑞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布智界品牌独立运营,并计划扩充团队成员。
图源:经济观察网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智界独立后,奇瑞不会干预其日常运营,智界团队可绕过奇瑞内部流程调配资源,华为团队则会继续深度参与研发工作。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曾公开表示:“听华为的就能顺利,不听华为就遇到了挫折。”
在此次发布会召开17天前,智界R7、智界S7已开启小订通道,预售价分别为26.8万元和25.8万元。
图源:鸿蒙智行
发布会结束后1小时内,智界的大额订单量突破5000台,这是智界宣布独立后向市场交出的首份成绩单。
智界之后,问界M8正式发布。作为鸿蒙智行旗下的“明星车型”,无论是问界M7、M8还是M9,在市场上均拥有极高的受欢迎度。
图源:鸿蒙智行
果不其然,发布会结束仅两小时,问界M8的大额订单量就突破了7000台。
得华为者得天下?
国内车企“华为合作度”持续攀升
曾经,传统车企普遍认为与华为合作等同于将企业“核心控制权”交给对方,但如今,车企们纷纷主动寻求与华为合作,生怕行动迟缓就会被行业淘汰。
图源:华为乾崑
8月12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智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
如今车企们愿意放心地将“核心控制权”交给华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成功案例提供了信心。
图源:富途
2023年,赛力斯从一家年亏损百亿元的车企,一跃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去年,赛力斯营收大幅增长至1451.76亿元,净利润达到59.46亿元。
图源:网络
然而在十几年前,赛力斯还只是一家生产A级车型的企业,旗下产品售价多在几万元区间。当时该企业还未更名为赛力斯,仍使用“小康股份”这一名称。
在新能源汽车刚开始兴起的那几年,赛力斯创始人在美国创立了SF MOTORS公司,期望SF MOTORS能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突破。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赛力斯的亏损规模持续扩大。
直到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正式展开合作。彼时,赛力斯在行业内尚属“新手”,华为在汽车领域也处于“小众”地位,没人看好双方的合作能在汽车行业掀起风浪。
图源:网络
合作之后,华为深度参与到新车的设计、研发与销售环节。2022年,赛力斯凭借问界M7在行业内迅速走红,随后推出的M5 EV车型也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
图源:格隆汇
这两款车型的成功,直接推动赛力斯2022年营收同比翻倍,毛利率从6.68%大幅提升至14.54%。“科技公司+传统车企=爆款产品”这一合作模式也由此得到验证。
真正让赛力斯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的是问界M9。自上市以来,问界M9的市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去年,这款售价高达50万元的车型销量达到15万辆,成功登顶豪华SUV销量排行榜。
图源:澎湃新闻
但也正是因为赛力斯的逆袭过于成功,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寻求与华为合作。与此同时,华为选择退出问界品牌的运营。
去年7月3日,华为以25亿元的价格将问界品牌转让给赛力斯。这一决策或许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此前强调的“华为不造车”战略有关。
尽管在赛力斯的逆袭过程中,华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赛力斯在独立运营后会再次陷入困境。
图源:中国日报网
毕竟,无论是在汽车制造还是智能制造领域,赛力斯都已实现显著提升。例如,赛力斯自主研发的智能超级增程系统,就曾获评第十二届十佳混合动力系统。
写在最后
从赛力斯到红旗,与华为合作在汽车行业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车企主动寻求与华为合作,本质上是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阶段的一场“生存突围战”。
车企态度的转变,也表明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已转变为“技术制胜”。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一次次合作中,不断印证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
2025年下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而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将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您的观点,谢谢。

作为国内运营时间最早的财经自媒体平台,我们是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阅读选择,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领域人物、创业投资故事、财富商机分析等内容!每天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