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选新能源车的时候,心里头最惦记的,恐怕就是那块电池了。
这玩意儿平时安安静静地待在车底下,让你省油钱,享受安静的驾驶,感觉挺好。
可一看到新闻里说,哪儿下场暴雨,有车在水里趴窝了,或者夏天太阳一晒,哪个停车场里又有车冒烟了,心里就难免打个小鼓。
咱们普通老百姓花个十几二十万买辆车,不就是为了图个方便、图个安心嘛,谁也不想给自己买个“定时炸弹”回家。
市面上宣传电池安全的车企不少,做的各种测试视频也满天飞,但仔细一看,总觉得有点“偏科”。
有的专门测防水,把车泡在水池里,但没说是在什么状态下泡的;有的测碰撞,但可能是在电池没多少电的情况下撞的;有的测高温,但没经过其他折腾。
这种单一项目的测试,就像是学校里的单科小测验,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离我们日常开车遇到的那种复杂、连续的意外情况,总感觉还差那么点意思。
毕竟,现实生活可不会按剧本出牌,倒霉的时候,可能就是刚在烂路上磕了底盘,紧接着又得开过一个深度积水的路段。
就在这种背景下,领克这个牌子干了件挺实在,甚至有点“轴”的事儿。
他们把自家的领克08 EM-P这台车,拉到了国家级的检测机构,搞了一场行业里都很少见的“带电串行极限测试”。
说白了,就是把这辆车在电池满电的状态下,像过关一样,连续不断地扔进各种极端环境里去折腾。
从泡水到火烤,从腐蚀到刮底,一套“酷刑”下来,中间不给车任何喘息、充电或者维修的机会。
这种做法,就好像是让一个全副武装的特种兵,刚完成长途武装泅渡,浑身湿透,就立刻让他去穿越火线,然后再去布满障碍的场地里摔打翻滚。
这考验的就不再是某一单项能力,而是综合的、连续的、极限状态下的生存能力。
这种敢于“自讨苦吃”的测试,确实让很多正在犹豫的消费者,把目光多投向了它几分。
咱们来具体看看这场测试到底有多“变态”。
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满电状态”。
电池这东西,电量越满,内部的化学能量就越活跃,就像一个吹满了气的气球,内部压力最大,也最敏感。
很多测试为了降低风险,会选择在低电量下进行,那难度自然就小多了。
领克08 EM-P直接从满电开始,这就意味着它是在自身最“危险”的状态下迎接所有挑战,这才是真正贴近我们日常用车的情况,毕竟咱们出门前,大都习惯把电充满。
其次是“串行测试”。
这个词听着专业,其实就是“连续不断”的意思。
一般的测试,可能是拿A车去泡水,拿B车去刮底,大家各司其职。
而串行测试,是同一辆车,在经历了第一项摧残后,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入下一项测试。
比如,它先被扔进一个模拟沿海高盐、高湿环境的腐蚀舱里,被盐雾喷淋了很长时间,考验电池包外壳的防腐蚀能力。
然后,这辆带着一身盐水的车,又被直接开进深度达到30厘米的动态腐水池里,来回冲刷折腾。
这模拟的是暴雨天高速通过那种混杂着融雪剂或者工业废水的恶劣积水路面。
刚从水里捞出来,还没等晾干,它又被拉去做高温充放电测试,相当于把它关进一个大烤箱里,看它在高温下能不能稳定工作。
最后,也是最考验结构强度的一项,就是连续刮底。
让车辆以一定速度,连续通过模拟路面凸起、石块的障碍物,每一次“哐当”的撞击,都是在考验电池包的物理防护能力。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是对电池包的密封性、结构强度、热管理系统、电路安全等所有方面的一次“无死角联考”。
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有短板,比如密封性在泡水后出了点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高温测试中,内部就可能因为水汽而短路;如果结构在刮底时受了点内伤,那么在颠簸中就可能导致电芯移位,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最终,这辆领克08 EM-P硬是扛下了所有考验,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各项功能正常的成绩,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最新颁布的安全标准。
这说明,它的安全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应付标准,更是为了应对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一环扣一环的连锁风险。
那么,领克08 EM-P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说到它搭载的那块“神盾金砖”混动电池了。
吉利集团在汽车安全这件事上,已经钻研了快三十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
这块电池,就是他们技术积累的体现。
它设计了一套五重防护体系,从里到外把电池安全武装到了牙齿。
最核心的电芯,在材料上就做了特殊处理,让它天生就不那么容易“发脾气”;包裹着电芯的电池包,就像一个坚固的保险柜,用了高强度的钢材和铝合金,结构上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电脑模拟和实际碰撞,确保能扛得住撞击;管理电池的BMS系统,则像一个聪明的“大管家”,7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盯着每个电芯的状态,稍有不对劲,就能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反应,切断电源或者启动降温;通过车联网,车辆的电池数据还能实时上传到云端,有个“远程医生”团队在后台分析数据,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最后,电池和整个车身是一个整体,在车辆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如何在碰撞中保护电池,如何合理布局散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生态。
除了极致的安全,这块电池的耐用性也考虑得很周到。
官方说它的电芯能循环充放电4500次,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算你非常频繁地用车,两天充一次电,一年充180多次,这块电池也足够你用上二十多年,到时候可能车都老了,电池性能依然坚挺。
而且它的充电速度也很快,对于开混动车的朋友来说是个好消息,十几分钟就能充进去一百多公里的纯电续航,喝杯茶的功夫就能解决续航焦虑。
当然,一辆车的安全,光看电池是不够的。
领克这个品牌一直强调的是“全域安全”,意思是整辆车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得安全。
领克08 EM-P的车身,是按照全球最高五星安全标准设计的笼式车身,用了很多高强度钢,就像给车里的人造了一个坚固的移动堡垒。
在主动安全方面,它也没省钱,全系都带四驱系统,在下雨下雪天开车更稳当;还配了激光雷达和强大的智能驾驶芯片,相当于给车装上了更灵敏的“眼睛”和更快的“大脑”,能提前发现危险,帮你避免事故的发生。
甚至,它还去做了一个普通家用车很少会做的测试,叫整车电磁安全测试,能模拟车辆被自然界的闪电直接劈中,确保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车内的电路和人员依然安全。
能把安全考虑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一种执念了。
当央视新闻都对它的安全性能进行报道时,这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宣传,更是代表了一种国家级的认可,说明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在最核心的安全技术上,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看到一个品牌愿意这样不计成本地去抠安全细节,去挑战行业最严苛的测试,心里自然会多一份信任。
毕竟,车上坐着的是我们最亲的家人,这份安全感,是多少花哨的配置都换不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