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汽车行业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这家中国车企用一组数据砸穿了所有质疑1503亿元营收、66.6亿元核心利润、140.9万辆销量,新能源渗透率更是冲到51.5%。更狠的是,它把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直接提到300万辆,这种底气简直让人想问一句:吉利到底哪来的自信?
1503亿元营收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毛利率稳定在16.4%,总现金储备攀升至588亿元,这就好比考试不仅考了满分,书包里还塞满了备用金。最扎眼的是新能源板块,72.5万辆销量同比暴涨126%,占集团总销量比例超过一半。要知道,整个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平均增速也就30%出头,吉利这波操作直接把对手甩开两条街。
极氪和领克的合并堪称教科书级操作。
这两个原本各自为战的豪华品牌,合并半年后不仅研发费用率下降,制造成本压到新低,还联手在高端市场杀出重围。极氪上半年卖出9万辆新车,MPV车型009在欧美市场直接包揽销冠;领克累计交付突破150万辆,三年保值率高达54.58%,900车型硬生生在35万价位段撕开缺口。更绝的是,吉利把银河系列独立运营后,这个原本中规中矩的品牌突然爆发,54.8万辆销量同比激增232%,直接贡献了集团新能源销量的半壁江山。
技术层面的布局才叫细思极恐。
当友商还在比拼电池容量时,吉利已经掏出全域AI技术体系,星睿智算中心2.0的算力高达23.5EFLOPS,相当于同时处理2350万台车的实时数据。那个号称“全域无盲区”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拿过国际赛事冠军不说,现在每辆车的智能座舱都装着FlymeAuto系统,用户数直接破百万。三电技术更是玩出花,神盾金砖电池通过36项极限测试,半数标准碾压国标,配合雷神AI电混发动机,热效率直接卷到行业天花板。
海外扩张的步伐比想象中更凶猛。
18万辆出口量看着不算夸张,但仔细看银河E5国际版在26个国家铺货,埃及工厂投产、印尼工厂试产,这分明是准备把生产线搬到老外家门口。极氪在40多个国家开了70家门店,领克在欧洲58家经销商的地盘上,硬生生把中国车卖成欧洲用户认知度超16%的网红品牌。最狠的是单辆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2020年降了23.5%,这环保牌打得既符合全球趋势,又藏着抢占碳积分市场的算盘。
产品矩阵的火力全开才是真底气。
下半年要推出的5款新能源新车还没露面,光是银河M9插混SUV和极氪9X这两款车,就够让竞争对手连夜改PPT。别忘了吉利现在手握588亿现金,这个数字足够支撑三年不融资搞研发。当行业都在为现金流发愁时,吉利却用真金白银砸出技术护城河,这种打法在当下简直堪称传奇。
市占率首次突破10%意味着什么?每卖出10辆中国车,就有一辆贴着吉利logo。新能源渗透率51.5%更是个恐怖数字,相当于吉利车主里每两人就有一个开新能源。更微妙的是,当友商们忙着降价保份额时,吉利通过“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资源,把极氪和领克的协同效应玩成降维打击,这种战略定力在价格战白热化的今天,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竞争力。
数据背后的逻辑更值得玩味。
66.6亿元核心利润同比增长102%,这个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说明吉利在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上动了真格。毛利率稳定在16.4%的秘密武器,是极氪和领克合并后挤出来的利润空间。588亿现金储备就像战略储备粮,既能在供应链波动时稳住阵脚,又能为新技术研发持续输血。更关键的是,吉利把外汇汇兑这种“意外之财”都剔除在核心利润之外,这种财务处理方式,硬生生把水分挤干只留干货。
技术落地的速度堪称恐怖。
从2021年启动“智能吉利2025”战略到2025年发布全域AI体系,吉利用四年时间完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的全链条布局。那个斩获国际赛事冠军的辅助驾驶系统,现在已经装进150万辆领克车里。星睿AI云动力2.0系统更狠,让混动车型的热效率直接突破45%,这种技术突破速度,把很多新势力车企甩在身后。
全球化战略藏着东方智慧。
18万辆出口不是简单把车卖到国外,而是带着工厂、技术、供应链一起出海。埃及工厂投产意味着北非市场被彻底激活,印尼试产成功则瞄着东南亚新能源市场。极氪科技全球1200家门店的布局,本质上是在重建中国汽车的品牌认知体系。当领克在欧洲用户认知度冲到16%时,这场无声的战役已经从卖车升级为文化输出。
行业变局中的生存哲学。
面对价格战,吉利选择用技术涨价;面对内卷,用协同效应降本增效。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策略,反而让它在140.9万辆销量里,藏着54.8万辆新能源车的结构优势。更绝的是,当友商们为短期利润焦头烂额时,吉利却把单辆车碳排放降低23.5%,这种长期主义在资本市场上反而成了稀缺标的。
数据洪流中的清醒判断。
51.5%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是靠低价换来的,银河系列120万辆销量里,均价超过18万元;极氪009在百万豪车市场杀出血路,证明中国品牌也能吃透高端市场。这种“既要规模又要质量”的平衡术,在当下浮躁的汽车行业里,反而成了最难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变革中的生态构建。
从神盾电池到星睿智算中心,吉利正在搭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当友商还在比拼续航里程时,吉利已经用AI重构智能汽车生态。这种“软硬兼施”的打法,让每辆新车都成为数据采集终端,为后续的OTA升级和场景服务埋下伏笔。更可怕的是,这种生态布局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从芯片到云端的全链条掌控。
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1503亿元营收背后,是吉利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优势,转化成全球市场竞争的筹码。当埃及工厂的流水线开始运转,当领克的充电桩出现在多米尼加街头,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把中国汽车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隐藏在财报里的野望。
66.6亿元核心利润只是开始,随着5款新能源新车陆续上市,吉利用全域AI技术打造的生态闭环即将成型。当行业还在争论“软件定义汽车”时,吉利已经用星睿AI云动力2.0证明,中国车企完全有能力制定下一个十年的游戏规则。
产业转型的中国方案。
从神盾金砖电池的安全突破,到FlymeAuto智能座舱的百万用户,吉利给出的答案清晰可见:用技术创新打破行业天花板,用生态协同重塑产业格局。这种“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全新范本。
数据背后的产业逻辑。
140.9万辆销量不只是数字游戏,其中新能源渗透率51.5%揭示产业变革真相。当吉利用全域AI技术体系武装每款车型,用全球化工厂织就供应链网络,这场由中国人主导的产业革命,已然进入不可逆的深水区。
重新定义行业标杆。
90740辆极氪销量、150万辆领克交付、54.8万辆银河销量,这些数字背后是吉利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卡位。从8万级市场到百万豪车领域,吉利用技术差异化撕开市场缺口,这种“精准打击”的策略,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规则。
产业变革中的生存智慧。
面对行业寒冬,吉利选择用技术投入代替价格厮杀。当588亿现金储备遇上全域AI技术体系,这种“厚积薄发”的策略,反而让吉利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出增量空间。更关键的是,这种战略定力在浮躁的行业环境里,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竞争力。
未来已来的产业图景。
从埃及工厂到欧洲门店,从神盾电池到星睿智算中心,吉利构建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虹吸效应。当5款新能源新车蓄势待发,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把中国汽车工业推向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数据洪流中的产业觉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