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汽通用,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曾几何时,这些车就像是马路上的“标配”,尤其是别克英朗、君威这些车型,简直就是家用车和商务车的首选。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合资巨头,如今的境况却让人唏嘘不已,销量甚至出现了腰斩。
大家都在说,这一切的转折点,都源于那个备受争议的三缸发动机。
这就让人非常好奇了,通用这么大一家公司,有那么多顶尖的工程师和市场专家,难道会不知道中国消费者不喜欢三缸机吗?
他们为什么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硬着头皮去推广这个东西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庞大、复杂又无奈的决策过程,它既有来自外部政策的巨大压力,也有企业内部的傲慢与误判。
这事儿得从2017年说起,那一年,国家出台了一个对整个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的政策,叫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政策。
这个政策听起来很绕口,但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理解其实很简单。
国家给每个汽车公司都设了两条线,一条是油耗线,一条是新能源线。
你生产的燃油车越多、排量越大,你的油耗积分就是负数,欠国家的“账”;反过来,你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车越多,你的新能源积分就是正数,可以拿来“还债”。
如果到年底一算,你欠的“账”还不上,那对不起,你那些卖得最好的高油耗车型,明年可能就不让你生产和销售了。
这个政策一出来,对上汽通用这样的企业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你想想,美系车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排量大、动力足,开起来有劲,但油耗也相对较高。
在2017年的时候,上汽通用的销售构成里,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传统的燃油车,而新能源车的比例连百分之五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意味着,按照新规定,上汽通用每年都会产生巨额的负积分,也就是欠下一大笔“油耗债”。
要去还这笔债,要么就得花大价钱去买其他新能源车企手里多余的正积分,比如当时已经在这方面布局的比亚迪,要么就得赶紧想办法降低自己燃油车的平均油耗。
摆在通用面前的路似乎有两条。
第一条是壮士断腕,立刻调转船头,全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去。
但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年销200万辆的庞然大物,整个生产线、供应链、研发体系都是围绕燃油车建立的,要一下子转向一个当时看来市场份额还很小、盈利模式也不清晰的新能源领域,风险太大,内部阻力也太大。
当时公司高层公开表示,不能为了那百分之五的新市场,就放弃自己百分之九十五的基本盘。
这种想法,体现了一个传统巨头的普遍心态:既焦虑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又舍不得眼前的巨大利润。
于是,他们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燃油车领域进行技术改良,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来应对政策。
这时候,三缸发动机就作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登场了。
从物理结构上讲,少一个气缸,天然就会更省油,排量也更小,这能立竿见影地拉低整个企业的平均油耗水平,帮助通用应付双积分的考核。
而且,相比于从零开始研发一套全新的混动或纯电系统,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造,推出三缸版本,无疑是研发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方式。
就这样,一场耗资超过36亿元的豪赌开始了,通用决定在自己旗下最大量的走量车型,如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泽等,全面换装三缸发动机。
当然,通用并不是对三缸机的缺点一无所知。
他们知道,三缸发动机因为结构上的不对称,天生就存在抖动和噪音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原罪”,通用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他们号称投入了十年的研发精力,用上了各种“黑科技”。
比如,他们设计了一种叫做“钟摆式双质量飞轮”的装置,专门用来抵消发动机的振动;在隔音降噪方面也做了十二项专门的优化,力求让驾驶舱内的感受和四缸机没有差别。
在核心部件上,他们也毫不吝啬,用了博世的高压喷油嘴、三菱的涡轮增压器等全球顶级的供应商。
在实验室里,这些三缸发动机的数据表现堪称完美,动力参数甚至超过了老款的四缸发动机,油耗却更低。
这让通用的工程师们充满了信心,他们坚信自己用技术已经彻底解决了三缸机的物理缺陷,消费者只要开起来,就绝对感受不到差别。
然而,实验室里的完美数据,和现实市场的残酷反馈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当2018年,换装了三缸发动机的别克英朗推向市场后,销量应声暴跌,从一年卖四十多万辆的“神车”,一下子掉到了二十多万辆。
消费者的抱怨铺天盖地而来,很多人反映,车子在等红绿灯怠速的时候,方向盘和座椅还是能感觉到明显的抖动,就像坐在按摩椅上一样;在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感觉发动机声音很大,但车速提升却很慢,有种“干吼不走”的无力感。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通用严重低估了中国市场独特的汽车消费文化。
在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观念里,汽车的缸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参数,它还和“面子”、“档次”直接挂钩。
这种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年间夏利等廉价车型使用的三缸机,给人们留下了“廉价、抖动、没劲”的刻板印象。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不是靠几页PPT宣传或者几个技术名词就能轻易扭转的。
当身边的朋友都在开四缸车,你开一辆三缸车,似乎在社交层面就“低人一等”。
网络上“三缸车主聚会不敢掏钥匙”的段子,虽然是调侃,却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心理。
就在通用还在费力地向市场解释自己的三缸技术有多先进的时候,竞争对手们已经用更优秀的产品给出了答案。
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一套复杂的行星齿轮结构,实现了极致的平顺和超低的油耗;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则推出了DM-i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在亏电状态下油耗极低,而且动力响应迅速,驾驶体验远超同级别的燃油车。
当消费者发现,有比三缸机更省油、更平顺、动力还更好的选择时,通用的三缸战略就彻底宣告失败,沦为了一个“为了省油而牺牲了所有”的笑柄。
销量的崩盘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为了清理库存、挽救市场,通用开始了疯狂的“以价换量”。
旗下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大幅降价,一台CT5的优惠甚至能达到十万元,这直接冲击到了自家中高端品牌别克的市场,很多原本打算买君越的客户,一看加点钱就能上凯迪拉克,自然就“移情别恋”了。
别克为了生存,也只能跟着降价,又挤压了主打性价比的雪佛兰的空间。
这种“内耗式”的降价,严重损害了品牌的价值和形象,也让经销商苦不堪言。
雪上加霜的是,那几年通用还接连爆出质量问题,比如大规模的前悬架缺陷召回,以及变速箱的普遍性顿挫和故障,这彻底动摇了消费者对这个百年品牌的信任。
过去人们常说美系车“皮实耐用”,但现在,连这最后一点口碑也岌岌可危了。
老车主们甚至抱怨:“当初为了省油买的三缸车,结果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修变速箱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