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

燃油车销量连续4个月正增长,9月国内销量100万辆,同比增长6.4%,如同一个被宣告病危的病人突然拔掉呼吸机走下病床,在电动化浪潮中划出一道逆势曲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今年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达100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6.4%,已实现连续四个月正增长。1-9月累计销量814.1万辆,同比增长1.7%,成功扭转2024年17.7%的跌幅。

01 价格屠刀:燃油车的绝地反击

燃油车促销力度高达23.9%,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以上,远超新能源车10.2%的优惠幅度。这场价格战已到“刺刀见红”的程度。

B级车价格踏入13-14万区间,性价比优势瞬间凸显。合资燃油车今年1-7月平均降价8.2%,主流B级车优惠后跌破12万元。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品牌降价尤为凶猛:轩逸终端价跌至6-7万元,大众帕萨特降价超5万元,豪华品牌优惠甚至突破10万元

更具吸引力的是“一口价”新模式。上汽通用等品牌取消价格谈判环节,统一终端售价。某4S店销售透露:“政策实施后成交量涨了两成”。

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有驾

02 政策杠杆:补贴天平的悄然调整

政策补贴精准刺激消费需求。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首次将国四排放标准车辆纳入补贴范围,2.0L及以下排量车型报废可获1.5万元补贴,置换补贴最高达1.3万元

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成都市因补贴倾向性明显,多次登顶全国燃油车销量冠军。与此同时,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将减半征收的预期,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燃油车以规避成本上涨风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们国家的促消费政策是全面的,尤其是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对燃油车的消费升级有很好地拉动作用。”

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有驾

03 智能进化:燃油车撕掉“落后”标签

“油电同智”战略让燃油车摆脱了“机械铁块”的刻板印象。上汽大众9月推出的途观L Pro搭载IQ.Pilot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NOA功能,覆盖全国50城,泊车成功率达92%,智能配置选装率高达80%

奔驰GLC 2025款燃油版更搭载高通8295芯片,算力较上一代提升8倍。L2++级辅助驾驶高速变道成功率超95%,120km/h时速下舱内噪音仅58分贝,超越特斯拉Model Y。

燃油车智能化改造成本较电动车低10%-15%,且无需承担电池溢价。东风日产天籁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燃油车,既保留了内燃机的成熟可靠,又实现了语音交互、车机互联等智能体验。

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有驾

04 需求分化:油电共存的现实格局

57.8%的新能源渗透率背后,是明显的市场分层。一线城市因充电设施完善、限行政策严格,新能源仍占主导;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燃油车凭借加油便利、维修成本低的优势更受青睐。

场景需求决定技术路线选择。长途货运、户外作业等场景中,燃油车的补能效率和低温适应性仍是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表示:“燃油车的基本盘依然稳固,部分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的顾虑,让智能化燃油车成为折中优选。”

在西藏阿里地区,加油站密度是充电桩的20倍;在东北漠河,冬季新能源车续航缩水40%。这些场景正是燃油车的“主场”。

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有驾

05 未来博弈:回光返照还是第二春?

燃油车的复苏并非毫无悬念。惠誉评级警告,四季度插混车型技术迭代加快,在系统效率和续航表现上持续突破,将对燃油车形成二次冲击。且当前燃油车的增长高度依赖政策补贴和价格战。

燃油车背后是1500万就业岗位和4.7万亿产值的庞大生态。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回忆:“2024年转产电动车配件时,工人流失了30%。现在燃油车回暖,老员工都抢着回来。”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是汽车市场发展的中期状态,“脱油向电”仍然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长远来看,“油电同智”与“技术平权”将成为竞争核心。

燃油车深夜逆袭!连续四月增长背后的三重反杀-有驾

在北方某汽车4S店内,一位消费者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间徘徊良久,最终拍了拍燃油车的引擎盖,对销售顾问说:“先来台实在的,下次再体验高科技。

销售顾问一边填写合同一边暗自思忖:“这波回暖救得了急,但救不了命。”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燃油车的这次逆袭,不是简单的市场反弹,而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多元共存的预演。当动力类型不再是技术体验的分界线,能赢得用户的从来不是油或电,而是恰到好处的需求满足

#燃油车销量连续四个月增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