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零跑汽车官方正式首发了旗舰SUV新车D19!三电机四驱、115kWh大电池、720km续航,这是要与理想L8、问界M7硬碰硬,还是"卷"出新高度?
最近汽车圈最热的话题就是零跑D19的正式亮相。在2025年10月中旬,零跑汽车官方发布了这款中型豪华SUV,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本来大家以为又是常规的纯电SUV,结果定睛一看直接炸裂了:这车标配三电机四驱系统!
一度被媒体和网友炒作得沸沸扬扬的问题接踵而至:"三电机不是超跑才配的吗?""这配置卖30万级,值不值?""为啥不买已经验证过的理想L8或问界M7?"更离谱的是,零跑在发布会上直言:"百万级体验,30万级价格"——这个定价策略直接挑战了新能源车高端市场的格局。
要知道现在2025年新能源车早就卷成红海了,比亚迪仰望U8用四电机玩越野,蔚来ET9拿固态电池冲高端,零跑这时候突然掏出个"三电机+大电池+长续航"的组合,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杀手锏?这车到底想卖给谁?咱今天就来扒个明白。
第一部分:三电机驱动系统,零跑D19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在2025年10月16日官方发布的零跑D19,配备的三电机驱动系统是这款车最核心的技术卖点。对标仰望U8的四电机系统,零跑为什么选了三电机?这不是成本考量,而是策略选择。
零跑D19的三电机系统搭载了业界领先的矢量控制技术。纯电版本的综合功率达到了540kW,轮端扭矩高达8770牛米,这意味着百公里加速能进入3秒级别——这个性能数据放在30万级车型里简直是"降维打击"。增程版本虽然功率稍低一些,但系统综合功率也有400kW,轮端扭矩7850牛米,百公里加速也能达到4秒级,这已经超过大多数中型SUV的性能表现。
从技术角度分析,三电机系统并不比四电机差,反而更务实。前轴配置一个电机负责转向和加速,后轴双电机分别控制左右轮独立输出动力,这就是传说中的"坦克掉头"、"防滑脱困"、"四轮独立控制"。传统的机械四驱受限于差速器,一旦某个轮子打滑,其他轮子再有力也白搭。但电机独立驱动就不一样了,每个电机可以单独控制自己那个轮子的动力输出。
举个现实中能遇到的例子:冬天在北方开车,结冰路面上一个车轮打滑了。如果只有一个电机驱动,这时候ESP制动系统会不断给打滑的轮子刹车来纠偏,但车子还是容易失控。但如果是三电机系统,可以单独把动力分配到没打滑的轮子上,脱困的效率能提升好几倍。这对北方用户来说,冬季开车安全性直线上升。
零跑这套系统还有个聪明的地方。它能做到"日常城市用电经济模式",只开一个电机进行日常驾驶,这样能大幅降低电耗。但遇到复杂路况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多电机协同模式,确保动力输出和车身稳定性。这种灵活的动力分配方案,比传统四驱更省电,比两驱更安全。
从续航数据看,D19的表现确实抗打。纯电版搭载115kWh的超级混合电芯,CLTC工况下续航能达到720km,这在同级别纯电SUV里属于顶级水准。增程版虽然电池容量只有80.3kWh,但纯电续航也能达到500km,综合续航里程能突破1000km大关。
零跑在发布D19时强调,这车搭载了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AI算力达到1280TOPS,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车机的智能化水平能和百万级豪车看齐。国内目前用上双8797芯片的车型屈指可数,多数高端品牌还在用更低配的方案。零跑把这个配置下放到30万级价位,这已经是"技术平民化"的代表作。
业内分析指出,零跑这次践行的就是"技术下放"的理念——把高端性能配置平民化。三电机不一定是为了跟谁争最快,但可能是"最实用的多场景动力分配"。在日常城市通勤和偶尔越野自驾之间取得完美平衡,这才是真正的消费者需求。
从技术指标对标来看,虽然仰望U8的四电机系统综合功率880kW看起来更强,但仰望U8的售价是109.8万元,而D19预估在25万到30万之间。换句话说,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体验到差不多的电机控制体验,这个买卖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划得上。
零跑还特意设计了D19的车身尺寸。车长超过5.2米,轴距超过3.1米,这个级别的车型配合三电机系统,能实现的是什么?转向半径能控制在3.6米左右。一辆5米多长的SUV,转向半径却能做到这么小,这在日常停车、掉头时的便利性完全不同于传统SUV。
有人可能会问:三电机系统这么复杂,维修成本高吗?零跑对外声称,这套系统经过数百万公里的验证,故障率低至万分之二以下。考虑到纯电动车没有变速箱这样的高耗材,电机系统的维护反而比传统燃油车更简单。
第二部分:定价与市场定位,30万级真的能打仰望和理想吗?
零跑给D19定出了"百万级体验,30万级价格"的口号,这意味着纯电版和增程版都要在25万到30万的区间内定价。这个价位,到底跟谁竞争?
从竞争对手的价格看,理想L8的售价区间是32.18万到37.98万元。2025款的理想L8 Pro基础款就要32.18万,Max版本是34.98万,Ultra顶配是37.98万。问界M7的整体价格要低一些,全新问界M7的增程版从27.98万起步,纯电版的价格在31.98万到37.98万之间波动。
零跑D19如果按照预估的25万到30万定价,立刻就占据了价格优势。理想L8最便宜的版本也要32万多,问界M7最便宜的增程版虽然只要27.98万,但纯电版的入门价格就是31.98万起。所以D19的定价策略很明显:用更低的价格切入30万级市场,挑战已经成熟的理想和问界。
但价格便宜意味着什么?在消费者心目中,它意味着配置堆砌、品牌信任度不足、售后维修成本未知。这就是零跑需要面对的心理障碍。理想L8已经在市场上验证了3年多,消费者对它的品质、续航、舒适度都有充分的认知。问界M7背后有华为的背书,用户也相对放心。而零跑D19是个全新的旗舰车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台真正的消费者交付,所以存在认知空白。
从配置角度对标,零跑D19搭载的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1280TOPS AI算力、激光雷达辅助驾驶等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理想L8的顶配版本用NVIDIA Thor芯片的AD Max系统,支持全场景NOA,这个系统已经在理想车队里跑了几万台车,用户反馈都摆在那儿。问界M7用华为麒麟990A芯片加华为ADS系统,这套系统的成熟度和用户口碑也都不错。
续航里程方面,D19的720km纯电续航确实亮眼,但理想L8的续航里程也能达到1360km到1415km。从续航角度说,L8的增程式方案让用户几乎不用担心里程焦虑。问界M7的增程版综合续航也是千公里级别。如果只看续航,D19没有绝对优势。
最关键的问题是:同样30万,用户为什么选零跑D19而不选理想L8或问界M7?
这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是品牌认可度。理想作为国内新能源车的老玩家,已经做到了"新能源家用车代名词"的地位。购买理想L8的用户不只是买一台车,还买了一个成熟品牌的信任背书。第二是售后生态。理想汽车的维修保养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用户维修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修"。
零跑虽然也在全国铺建售后网络,但肯定不如理想的成熟。第三是转售价值。理想L8作为已经验证过的爆款车型,二手车保值率相对较高。零跑D19是全新车型,二手市场还没有真实的交易数据作为参考,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但是,零跑D19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技术参数更激进。三电机系统的独立控制,在实际驾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其次,性能更强。D19的0-100加速进入3秒级,比同价位的L8和M7都要快。第三,价格杀伤力大。如果D19的入门版本能控制在25万以内,那对理想和问界就是实实在在的冲击。
从消费心理看,有两类用户会倾向于选择D19。一类是年轻消费者,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牌的接受度高,也不那么看重品牌溢价。另一类是对性能有追求的消费者,3秒级加速的吸引力摆在那儿,不是什么品牌就能抵抗的。
但零跑必须面对的现实是,30万级市场的消费者相对理性,他们会在买之前反复对比。零跑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驾、用户口碑、媒体背书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价格便宜是敲门砖,但不是砸单的保证。
有业内人士指出,零跑的这步棋如果走成了,会彻底改写30万级市场的格局。但如果走砸了,也就意味着零跑的旗舰梦就此打住。所以D19对零跑来说,不只是一款新车,更是一场生死之战。
从定价策略看,如果零跑把三电机四驱做成全系标配,成本肯定会提升。三电机系统比双电机贵三成到五成,加上115kWh的大电池,最终成本压力不小。这会直接影响到定价——如果为了保证利润率,D19可能被迫涨价到30万以上,这样就失去了定价优势。
反之,如果零跑为了扩大市场,把价格压得太低,虽然能吸引消费者,但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在新能源车竞争这么激烈的时代,没有利润就没有未来投入,这是个两难的局面。
第三部分: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现状,D19能否突破?
从市场数据看,2024年中国自驾游市场规模达到了6762亿元,自驾游人数突破6.08亿人次,这个市场有多大?基本等于全国人口都去自驾游了两倍。其中高原线路(海拔3000米以上)的占比约在十五分之一左右,但增长速度最快,成为了新兴的旅游热点。
春天和秋天,"带爸妈上高原"这个话题在小红书和抖音上热度持续走高。许多中年人群体想要利用假期,带着老人去看看西藏、青海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但这也衍生出了一个问题:高原反应。
医学研究表明,当人上升到2500米高度时,大约十到五十人中就有一个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再往上,到了3500米以上的地方,反应的发生率会上升到三十七到五十一的范围。更高的海拔,比如4200米左右,研究中记录的症状发生率甚至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高原反应的表现很折磨人——头疼、气短、乏力、失眠,有人还会出现高原肺水肿这样的严重症状。虽然大多数人的反应不会这么严重,但足以搞坏一场高原旅游的体验。许多进藏的游客在第一天就被高反搞得没精神,后面的行程都在硬挺着度过。
目前市面上解决高反的方式无非就那几种。第一种是提前吃抗高反药,但这东西副作用大,有的人吃了会头晕、胃难受。第二种是带便携制氧机,但这东西说便携也是相对的,充电一次只能用几个小时,续航短得可怜,而且噪音还特别大。第三种就是在当地慢慢适应,但这对假期有限的旅游者来说很不现实。
在这个市场空白里,有没有可能用车载系统来解决?理论上是有的。如果哪款车能把供氧系统集成进去,通过空调出风口自然送氧,噪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续航和车子用电同步,那对高原自驾用户来说就是刚需配置。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量产车真正做到这一点,都还停留在选配或概念阶段。
零跑D19在发布时并没有标明配备了车载制氧系统,所以关于"制氧机"的传言应该是个误会。但这反而说明,D19虽然瞄准的是高端市场,但暂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差异化配置。它能打动消费者的,还是那些传统的指标:续航、性能、智能化、价格。
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格局。理想控制着中高端增程车市场,续航长、舒适度高。蔚来虽然价格更高,但产品力和品牌溢价也摆在那儿。小鹏和威来在智驾领域各有建树。比亚迪的仰望和汉家族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无敌。
在这样的格局里,零跑的新车想要突破,需要找到一个别人还没深入开发的细分市场,或者在某个环节上有绝对的技术领先。从D19的配置看,它想要走的是"性能+性价比"路线——性能上不输仰望和理想,价格却便宜一大截。
但这里有个悖论。真正的性能爱好者,宁可多花几万块钱买仰望U8,因为那是百万级的品质和百万级的技术沉淀。普通消费者则会被理想和问界的成熟度和大量用户口碑吸引,不会冒险选择一个全新品牌的全新车型。
所以零跑面临的真实对手,不是理想和问界,而是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市场上对D19的期待很高,但真正下单的人会有多少?这要等到车子真正上市、真正有人提车、真正有媒体和用户的深度评测之后才能知道。
从市场容量看,30万级的豪华SUV市场每年的销量规模不算小,但也不算大。理想L8和问界M7已经把这块蛋糕瓜分得差不多了,零跑要想从中切出自己的一块,势必要对手有足够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吸引力。D19的产品力有了,但品牌吸引力还需要时间去积累。
2025年上半年D19首批交付,到那时候才是零跑真正的考验。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D19发布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在微博、汽车论坛、小红书上,关于这款车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有人拍案叫绝,有人深表怀疑。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网友问题一:"三电机是不是浪费?城市开根本用不上!"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代表性的。确实,大部分消费者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车的四驱系统,更别说什么三电机独立控制了。上班通勤、周末逛街、偶尔出去自驾,这些场景下,一个电机就够了。三电机系统听起来高级,但用不上就是个摆设。
但这样想就有点肤浅了。三电机系统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极端路况上。在日常驾驶中,它的优势就体现在"经济"两个字上。比如说,你在城市里跟车,只需要一个电机来提供驱动力,系统可以自动切断另外两个电机,这样电耗就低了。等你上高速想要急加速超车时,系统瞬间唤醒三个电机,全力输出,这才是真的"用时能用,不用就休息"。
长期来看,这种灵活的动力分配方案,综合工况电耗会比传统的恒定输出低十到十五。这个省电的比例,一年下来就是几千块的充电费用差距。所以三电机不是浪费,而是用钱堆的精明——花多一点钱前期,后期省钱的周期可能只需要两到三年。
网友问题二:"这车售价会不会突破30万?"
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零跑官方说了"30万级价格",但具体是25万、28万还是30万,谁都说不准。
从成本角度推算,三电机系统的成本肯定不便宜,115kWh的大电池也要占用大量成本。再加上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激光雷达、悬架系统这些堆料配置,零跑的成本压力确实很大。如果零跑要保证合理的利润率,把D19卖到30万级,甚至冲破30万也不是没可能。
但如果价格突破30万,就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了。理想L8的入门价32.18万,如果D19也要29万或30万,消费者就会坐下来好好对比,而这个对比的结果,十有八九会倒向理想——因为理想已经验证过了,零跑还没有。
所以零跑在定价上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坚持25万到28万的低价策略,虽然吸引力大,但利润压力山大。如果定价到30万或以上,安全感高了,市场吸引力却大大降低。这个定价的拿捏,直接决定了D19的成败。
网友问题三:"预算30万,买零跑D19、理想L8还是问界M7?"
这个问题问的是消费者最真实的购车选择。假如你有30万预算,面对三款车摆在眼前,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追求新技术、新体验,三电机独立控制、3秒级加速这些东西就很吸引人,那D19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你要能接受"第一批用户"的角色——有可能在维修、配件、二手车转售时遇到一些麻烦。
如果你追求的是稳妥、成熟、有保障,那理想L8绝对是首选。数十万台车的交付经验、广泛的用户口碑、成熟的售后网络,这些都是钱堆不出来的。L8已经证明它能跑,现在就是上车享受。
如果你看中的是品牌和生态,华为背书的问界M7也有自己的魅力。华为系统的成熟度、全生态的体验连贯,这些都是加分项。而且M7的价格相对更亲民,27.98万的增程版就是入门选项了。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但从理性角度讲,如果你是第一次买30万级的车,还是选理想L8或问界M7这样的成熟品牌比较踏实。如果你已经有过几台车的使用经验,对新品牌的接受度较高,那零跑D19也是可以考虑的。
网友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D19的空间和舒适度怎么样?智驾系统的实际表现如何?维修成本会不会很高?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都只能靠坊间传言和官方宣传,等不到真正的用户反馈。这也是为什么,虽然D19的热度很高,但预订数据还没有公布的原因——零跑可能在等待首批车主的真实体验反馈,然后再根据市场反应调整策略。
结语:零跑D19是"搅局者"还是"下一个爆款"?
从2025年10月的正式发布就能看出,零跑这次又玩起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游戏。别人卷续航、卷智能、卷品牌,它偏要整三电机四驱系统、堆料配置、压低价格。这到底是技术过剩的"炫技",还是精准切中细分市场的"神来之笔"?现在下结论还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如果零跑能把三电机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用户体验"而不只是"营销噱头",把售价控制在合理区间(25万到30万之间),那它可能会在新能源车的"红海"里,硬生生撕开一片"蓝海"。
但这里面隐藏着很多不确定性。2026年上半年D19正式交付后,真正的考验才会开始。市场会不会买账?用户体验会不会达到预期?维修和保养的实际成本会不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D19是不是真的搅局者。
从更宏观的行业角度看,D19的出现是有意义的。它在挑战"高端新能源车必须花百万级价格"这个认知。如果零跑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接近百万级的配置和性能,那整个行业的定价逻辑就会被打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竞争会让价格更合理,配置更丰富,消费者受益最终。
但是,零跑这步棋也可能走砸。如果D19交付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用户体验不达预期、品牌信任度持续下滑,那就会成为行业的反面教材。新能源车竞争这么激烈,容错空间很小,一步错可能全盘皆输。
对消费者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等D19真正交付一段时间,有足够的用户评测和口碑数据出现后,再做购买决定。不必急着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不必完全闭门造车,多看看、多对比,把选择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下次再有人问"零跑D19想卖给谁?",你可以回答:"可能是想要新技术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人,也可能是对性能有追求的性能爱好者,更可能是还在看戏的理性消费者。"
最后提出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如果零跑D19真的把三电机性能、续航里程、智能配置这些东西都做到位了,而价格也控制在25万到28万之间,这样的产品力,足不足以让你放弃对理想L8和问界M7的执着?或者说,新品牌和成熟品牌之间的信任差距,要用多少钱才能弥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零跑D19最终的市场前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