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车小白买车前总会先网上查查车辆的信息和价格,一看到厂商指导价和经销商报价,就懵了。两个价格可能相差几万块甚至十几万,这要咋看?
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买日用品的思路来看,就很好理解。比如说买一条毛巾标签上官方建议零售价标的是20元,而你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是零售价是15元。
将它换车汽车这样的大宗物品,厂商指导价就是官方建议零售价,而经销商报价就是零售裸车价。
比如北京车友小李想要入手一台雷克萨斯ES,在有驾上进行查询显示,
雷克萨斯ES厂商指导价为29.99~48.89万元;
而经销商报价则是21.99万~40.89万元。
这里是经销商报价是在厂家给到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给出的最优惠终端零售价,而非落地价。
落地价是裸车价(经销商报价)+购置税+保险+其他费用之后的最终付款金额。
并且全国各地经销商报价是存在浮动情况的,并不是固定的,一二线城市和七八线城市经销商报价就会存在较大差距。
大家经常说买车要砍价,可操作空间还真不小。
经销商报价:各地经销商之间也会存在竞争,销售也会有业绩压力,所以裸车价往往还有谈的空间。某些汽车企业甚至还有内部员工价,优惠力度也是不小的。能便宜多少钱,就看你们有多能砍了!比较难谈的优惠几千块,比较好谈的便宜万把块!
汽车保险因为店里有返点,如果自己能在外面上比较便宜的保险,包括上牌等,到手价又可以再省一点。
省钱小妙招:
反向谈价,逐步拆解,销售报的落地价可能是裸车、保险、上牌以及其他杂费算在一起的。甚至所谓的赠品,也包涵在内。但实际上,那些赠品算的是价值,而非价格,不要被迷惑了。
先谈裸车价能优惠X万,保险能便宜X千,把价格以及所赠送保养项目等写进合同。
最后再提及赠品,所谓太阳膜贴膜之类的变相强制消费要注意,例如某拉就有买车送膜,操作时又忽悠车主升级,多花冤枉钱的情况。
全部评论 (0)